积极支持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对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意义
1. 增加房源供给
数量补充
有助于快速增加保障性住房的房源数量。在一些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从规划到建成需要较长的周期,而收购存量商品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保障性住房体系注入大量房源。例如,对于一些住房困难家庭的轮候名单,通过收购存量房可以让他们更快地入住保障性住房,缓解住房紧张的局面。
房源多样化
存量商品房来源广泛,在户型、面积、区位等方面具有多样性。这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保障对象的需求,如单身人士可能更适合小户型的存量房,而家庭则可以根据家庭成员数量选择不同面积的住房。不同区位的存量房也能为保障对象提供更多居住选择,例如靠近就业区域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地方。
2. 优化资源利用
盘活闲置资源
部分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可能存在滞销或者闲置的情况。通过收购用作保障性住房,可以将这些闲置的房产资源盘活。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积极作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过度积压,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
提升社区融合度
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与新建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可能导致的居住隔离不同,存量商品房分散于各个普通住宅小区。保障对象入住后可以更好地融入周边社区环境,共享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促进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社会阶层的隔阂。
二、对房地产市场的意义
1. 稳定市场预期
消化库存压力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收购存量商品房有助于消化他们的库存。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库存积压是许多开发商面临的难题。政府或相关机构收购存量房,能够减轻开发商的资金压力,改善其财务状况,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端。这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因库存过高引发的房价大幅下跌等不稳定因素。
稳定房价走势
从市场整体来看,通过收购存量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可以调节住房市场的供需关系。当市场上住房供应过剩时,这种收购行为可以减少市场上的可售房源数量,避免房价因供过于求出现过度下跌;而在市场供应相对紧张时,也能通过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的收购和投放,避免房价过快上涨,起到稳定房价的作用。
2. 促进房地产市场转型
推动去化模式创新
鼓励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促使房地产企业探索新的去化模式。传统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依赖于个人购房者,而这种新的收购模式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这有助于房地产企业从单纯的住宅开发销售向多元化的住房供应模式转型,例如与政府合作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运营等,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提升市场健康度
这一举措有助于房地产市场从注重开发规模向注重居住品质和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向转变。房地产企业为了使自己的存量房更符合保障性住房的收购要求,会更加注重房屋的质量、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从而提升整个房地产市场的产品品质,推动房地产市场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