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背景
1. 新能源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迅速,风电、光伏发电等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例如,截至2020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81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3亿千瓦。随着新能源规模的快速增长,原有的电价政策部分环节已不能适应发展需求。
2. 电力市场化改革需求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电力市场建设逐步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上网电价也需要进一步市场化,以更好地融入电力市场体系,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主要内容
1. 建立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平价上网
推动新能源项目实现平价上网是重要目标。对于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目(以下简称“新建项目”),中央财政不再补贴,实行平价上网。这促使新能源项目依靠自身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来提高竞争力。例如,随着光伏组件效率提高和成本下降,许多地区的光伏项目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经济性。
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
在电力市场中,新能源发电企业参与市场交易,按照市场规则与电力用户或售电公司等市场主体进行交易,其上网电价由市场供需关系等因素决定。如在一些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地区,新能源发电企业根据实时的电力供求情况和系统运行状态,报出自己的发电价格参与竞争。
2. 保障新能源合理收益
保障性收购
为了确保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收益,电网企业承担着对新能源的保障性收购义务。对于符合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的新能源项目,电网企业要按照国家确定的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全额收购其电量。例如,在风电资源丰富的地区,根据当地的资源评估和项目规划,确定风电的保障性收购小时数,保障风电企业的基本发电量能够被收购。
补贴拖欠解决
针对历史遗留的新能源补贴拖欠问题,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逐步解决。这有助于缓解新能源企业的资金压力,增强企业投资和发展新能源的信心。例如,通过财政资金安排、绿证交易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用于支付拖欠的补贴。
3. 与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新能源发电企业全面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在中长期电力市场中,新能源企业可以与电力用户签订多年、年度、月度等不同期限的购售电合同;在电力现货市场,新能源企业根据自身的发电能力预测和市场价格信号,灵活调整发电策略。例如,在一些地区的电力市场中,新能源企业参与日前现货市场交易,根据日前的负荷预测和新能源发电预测情况,报出自己的发电价格和电量。
辅助服务市场
新能源发电企业也需要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不断提高,其提供辅助服务如调频、调峰等的需求日益增加。例如,通过配置储能设备或者采用灵活的发电控制技术,风电和光伏企业可以参与电力系统的调频服务,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做出贡献,并获取相应的收益。
三、积极影响
1. 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
促进技术创新
市场化改革促使新能源企业不断追求技术进步。在没有补贴依赖的情况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发电效率,会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例如,光伏企业不断研发更高转换效率的电池技术,如异质结电池(HJT)技术等,风电企业则致力于提高风机的单机容量和发电效率,推动了新能源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市场化的电价机制会淘汰一些竞争力较弱的新能源企业或项目,促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大型、高效、技术先进的新能源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利于优化新能源产业的结构,提高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2. 对电力市场建设的影响
提高市场效率
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增加了电力市场的供给主体多样性。不同类型、不同成本结构的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有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价格信号,提高电力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例如,在一些电力市场中,由于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特点,其参与市场交易促使电力用户更加注重需求侧响应,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运行效率。
促进市场融合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了电力市场不同环节的融合。新能源发电企业在参与电能交易的同时,也要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等,这有助于打破电力市场各环节之间的壁垒,促进电力市场的一体化建设。
3. 对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推动能源转型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随着新能源项目的经济性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更多的新能源项目将得以开发建设,从而加速我国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转型进程。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能源的发展对于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的健康、快速发展,有助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