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力求从冰雪“冷资源”中找到“热商机”,这一现象反映了多方面的趋势和商业逻辑。
一、市场背景
1. 消费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的兴趣日益浓厚。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和休闲方式,冰雪相关活动因其独特性和刺激性吸引了大量参与者。例如,滑雪爱好者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许多人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体验不同的雪场。
对于冰雪旅游,家庭出游、亲子游等形式越来越多地选择冰雪主题目的地。这不仅包括北方的传统冰雪地区,南方一些城市也通过人造冰雪设施来满足当地居民对冰雪的好奇和喜爱。
2.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冰雪产业的发展。例如,在冬奥会的推动下,相关政策致力于完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滑雪场、滑冰场的建设补贴等。这为上市公司进入冰雪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些地方政府还制定了冰雪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上市公司可以借助这些政策红利,降低进入成本,拓展业务领域。
二、上市公司的商业机会
1. 旅游和服务领域
景区开发与运营
上市公司可以投资开发冰雪主题的旅游景区,如大型滑雪场和冰雪小镇。这些景区可以整合多种旅游资源,除了滑雪、滑冰等基本项目外,还可以提供温泉、民俗体验、冰雪艺术展览等丰富的旅游内容。例如,一些上市公司在北方山区开发滑雪场,打造集住宿、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冰雪度假胜地,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游客。
旅行社和旅游服务
在冰雪旅游产业链中,旅行社可以专门设计冰雪旅游线路,将冰雪景点与周边的其他旅游资源进行串联。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收购或整合旅行社资源,推出特色冰雪旅游产品,如冰雪自驾游套餐、冰雪研学旅行等。同时,在旅游服务方面,提供包括交通接送、导游讲解、滑雪教练培训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2. 装备制造业
冰雪运动装备
冰雪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对相关装备的需求,如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服、护具等。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进入冰雪运动装备制造领域。例如,一些运动品牌上市公司加大对滑雪装备的研发投入,采用高科技材料来提高装备的性能和舒适度。它们还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或收购国外品牌,提升自身在冰雪装备市场的竞争力。
冰雪场地设施设备
对于冰雪场地来说,造雪机、压雪机、制冷设备等是关键设施。上市公司可以涉足这些设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造雪机方面,研发更高效、环保的造雪技术,满足不同规模雪场的需求。同时,通过提供场地设施设备的维护和升级服务,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获取稳定的收益。
3. 文化娱乐产业
冰雪主题文化产品
上市公司可以开发冰雪主题的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例如,制作以冰雪运动为背景的动画电影,或者开发冰雪运动题材的手机游戏,通过文化产品的传播,进一步提升冰雪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还可以推出冰雪主题的衍生产品,如玩具、文具等,实现多元化的商业盈利模式。
冰雪赛事运营
举办和运营冰雪赛事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机会。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与体育协会合作,承办滑雪比赛、花样滑冰表演赛等赛事活动。在赛事运营过程中,通过门票销售、广告赞助、转播权出售等方式获取收入。并且,赛事的举办还能带动当地的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辐射效应。
三、面临的挑战
1. 季节性因素
冰雪产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大部分业务集中在冬季。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运营上要做好应对季节性波动的准备。例如,在旅游景区方面,旺季时要合理安排接待能力,避免过度拥挤影响游客体验;淡季时则要考虑设施设备的维护、员工的培训以及多元化经营等问题,如将部分雪场设施改造成夏季户外运动场地。
对于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季节性需求波动可能导致生产计划的不均衡。在旺季来临前需要提前生产和储备库存,但又要避免库存积压带来的资金占用和产品过时风险。
2. 地域限制
冰雪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相对集中于北方寒冷地区和高海拔山区,这限制了市场的广度。上市公司在拓展业务时,需要考虑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吸引更多南方地区的消费者。例如,通过建设室内冰雪场馆来弥补南方自然冰雪资源的不足,但这又面临着建设成本高、运营能耗大等问题。
在冰雪旅游方面,地域偏远的雪场可能面临交通不便的问题,这会影响游客的出行意愿。上市公司需要与交通部门合作,改善交通条件,或者提供特色的交通解决方案,如旅游专线、直升机接送等。
3. 竞争压力
随着冰雪产业的热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旅游景区方面,不同雪场之间存在着客源争夺的竞争。上市公司需要不断提升景区的品质和服务水平,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例如,一些小型雪场可能会以低价策略吸引游客,而大型上市公司运营的雪场则要通过提供高端设施、优质服务和丰富的旅游体验来差异化竞争。
在装备制造领域,国内外众多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上市公司既要应对国外高端品牌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又要与国内新兴的中小企业竞争价格优势。因此,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包括研发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