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冰雪热”遇上“非遗热”的一些分析:
一、文化融合的现象
1. 冰雪运动与非遗元素的结合
在冬奥会等冰雪运动盛事的推动下,“冰雪热”席卷全球。许多地方将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到冰雪运动场景和相关产品中。例如,在中国东北地区,满族的剪纸艺术被运用到冰雪雕的创作中。剪纸中常见的吉祥图案、神话故事人物等被以冰雪雕的形式立体呈现,既展示了满族剪纸的独特魅力,又为冰雪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2. 冰雪旅游与非遗传承体验的结合
冰雪旅游目的地开始推出非遗体验项目。在一些以冰雪旅游闻名的小镇,游客在欣赏冰雪美景、参与滑雪等运动的同时,可以深入当地的非遗工坊,亲身体验非遗制作过程。如在河北蔚县,游客冬季来此旅游时,除了观赏壮观的冰灯雪景,还能走进剪纸工坊,向民间艺人学习剪纸技艺,感受传承千年的剪纸文化。
二、带来的积极影响
1. 对非遗传承的意义
扩大传承群体
“冰雪热”吸引了大量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参与冰雪相关活动。当非遗元素融入其中时,原本对非遗不了解或者接触较少的群体有了更多机会接触非遗。例如,年轻的滑雪爱好者在冰雪主题公园中看到融入了刺绣工艺的滑雪服或者带有传统印染图案的滑雪板时,可能会对背后的非遗刺绣或印染技艺产生兴趣,从而成为非遗传承的潜在力量。
创新传承方式
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传统的非遗传承多在固定的工坊或者民间艺人的家庭内部进行。而现在,非遗可以借助冰雪活动中的舞台表演、冰雪雕塑展示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传承。比如内蒙古的呼麦表演艺术,以往多在草原上的传统节日中演出,现在可以登上冰雪那达慕大会的舞台,让更多国内外游客欣赏到这一独特的声乐艺术。
2. 对冰雪产业的推动作用
丰富产品内涵
非遗元素融入冰雪产品,使冰雪产品从单纯的运动和观赏功能向文化体验功能延伸。以冰雪旅游纪念品为例,普通的冰雪旅游纪念品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冰雪造型小摆件,但加入非遗元素后,如采用榫卯结构制作的冰雪建筑模型或者用陶瓷烧制工艺制作的冰雪主题工艺品,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大提升,更能吸引游客购买。
提升品牌形象
冰雪产业与非遗的结合有助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冰雪品牌。例如,瑞士的冰雪旅游品牌不仅以其优质的滑雪场地闻名,还与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如木雕、奶酪制作等非遗文化相结合,向游客展现出一个充满文化魅力的瑞士冰雪形象,从而在全球冰雪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三、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加强合作与创新
跨领域合作
冰雪产业相关企业和非遗传承保护机构应加强合作。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市场推广渠道,而传承保护机构则负责提供非遗技艺和文化内涵方面的支持。例如,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商可以与刺绣非遗工坊合作,共同研发设计带有精美刺绣图案的高端冰雪运动装备。
创新产品与服务
不断探索新的融合形式,开发更多元化的冰雪 非遗产品和服务。除了现有的冰雪雕、非遗体验工坊等形式,还可以开发冰雪主题的非遗数字藏品、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非遗故事中的冰雪场景等。
2. 人才培养与政策支持
人才培养
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培养既懂冰雪产业运营又了解非遗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增设冰雪旅游与非遗文化融合的课程模块,培养能够策划和组织冰雪 非遗旅游项目的专业人才。
政策支持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冰雪产业与非遗的融合发展。例如,对开展冰雪 非遗项目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同时加强对非遗知识产权在冰雪产业中的保护,确保非遗传承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