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以科技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一、提升旅游体验
1. 智慧旅游平台建设
贵州打造了综合性的智慧旅游平台,整合全省旅游资源信息。例如,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在线平台一站式获取景区景点介绍、门票预订、酒店住宿、餐饮推荐、交通线路规划等服务。像“一码游贵州”平台,游客只需扫描一个二维码,就能畅游贵州的众多旅游目的地,方便快捷地规划自己的旅行线路,极大地提升了游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自主性。
2.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
在景区体验方面,VR和AR技术被广泛运用。以黄果树瀑布景区为例,通过VR技术,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瀑布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壮观景象,如体验雨季时瀑布水势汹涌、水雾弥漫的震撼场景,仿佛置身其中。
在一些历史文化景区,如遵义会议会址,AR技术可以让游客在参观建筑的同时,通过手机或专门的设备看到历史场景的重现,如当年会议召开时的人物形象、会议场景等,增强了游客对历史文化的感知度和互动性。
3. 智能导览系统
许多景区配备了智能导览设备,包括智能语音导览和智能导航。在荔波小七孔景区,智能语音导览系统能根据游客的位置自动播放相应景点的介绍,提供多语言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智能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游客快速找到景区内的各个景点、餐饮场所和休息区域,提高游客的游览效率,避免游客在景区内迷路或浪费时间寻找目的地。
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 数字化保护
贵州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护。例如,对于侗族大歌这种古老的民间音乐艺术,采用高保真音频录制、三维动作捕捉等技术,记录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表演动作以及传承人的技艺特点。
对于传统村落的建筑文化遗产,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精确地获取建筑的三维数据,构建数字模型,为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和研究提供准确依据。像安顺屯堡的传统建筑,通过数字化保护技术,能够更好地保存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2. 文化传播创新
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贵州利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传播文化遗产。例如,通过抖音等平台开展非遗传承人直播活动,让苗族银饰制作工艺、蜡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大众视野。
制作文化遗产主题的数字动画、游戏等作品,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以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神话故事为蓝本制作动画作品,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数字创意相结合,使文化遗产在新的传播形式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文旅产业管理与营销
1. 大数据助力精准营销
贵州旅游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来源地、年龄、旅游偏好等信息。根据这些数据,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例如,对于年轻的背包客群体,可以重点推荐贵州的徒步探险线路、小众景点和特色民宿;对于中老年游客群体,则侧重于宣传贵州的历史文化景点和舒适型旅游产品。
通过大数据监测旅游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在旅游旺季,可以根据游客预订数据提前做好景区接待准备,合理安排旅游资源;在旅游淡季,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推出优惠政策和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2. 智能安防与管理系统
在景区管理方面,安装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利用视频分析技术对景区内的人流、车流进行实时监控。在梵净山景区,通过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游客的危险行为,如偏离指定游览路线、靠近危险区域等,并及时进行预警和劝阻。
景区的票务管理、车辆调度等也实现了智能化。采用电子票务系统,方便游客购票、验票,同时提高景区管理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可能出现的差错;车辆调度系统可以根据景区内的交通流量和游客需求,合理安排旅游车辆的运营,保障景区交通的顺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