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最初以大病众筹等公益性质的业务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涉足保险业务引发了多种情况:
一、轻松筹涉足保险业务的原因
1. 商业拓展与盈利需求
在大病众筹业务中,轻松筹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和流量。这些用户数据中蕴含着不同年龄、地域、健康状况等多维度信息。通过拓展保险业务,公司可以将流量变现,挖掘用户的保险需求,增加新的盈利点。
与传统保险销售模式相比,基于众筹平台的保险销售具有一定的用户信任基础。那些曾经在轻松筹上参与过众筹救助他人或者发起过众筹的用户,可能更容易接受轻松筹推荐的保险产品,因为他们对健康风险和保障需求有更深刻的认知。
2. 构建大健康生态闭环
从大健康产业的角度来看,轻松筹希望构建一个涵盖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疾病救助(众筹)和风险保障(保险)的完整生态闭环。保险在这个生态中起到了提前防范风险的作用,与大病众筹的事后救助形成互补。
例如,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疾病或者有家族病史的用户,轻松筹可以通过保险业务为他们提供相关的疾病保险或者健康险产品,从而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方面发挥作用。
二、轻松筹不想被视为只是卖保险的举措和面临的挑战
1. 强化公益属性
举措
轻松筹继续推动大病众筹业务的发展,优化众筹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加强对求助信息真实性的把控。例如,引入更多的第三方数据验证渠道,核实患者的身份、病情、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确保众筹资金真正用于有需要的患者。
开展公益救助项目,与慈善机构、医疗机构等合作,针对特定的大病群体进行定向救助。比如针对儿童白血病患者群体,轻松筹联合公益基金会设立专项救助基金,为贫困家庭的患儿提供医疗费用资助。
挑战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如何平衡公益与盈利的关系是一个难题。过度强调商业保险业务可能会损害轻松筹在用户心中的公益形象,而过于注重公益又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2. 拓展多元化业务服务
举措
进入健康管理领域,提供如在线医疗咨询、健康监测设备接入、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用户可以通过轻松筹平台预约知名医生进行在线问诊,或者连接智能手环等设备同步健康数据,获取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发展医疗供应链业务,与药企、医疗器械厂商合作,为患者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优惠购买渠道。例如,通过与药企的合作,为特定疾病患者提供价格补贴后的药品,减轻患者的用药负担。
挑战
在拓展新业务时,需要面对不同行业的竞争和监管要求。健康管理领域已经有众多专业的医疗健康平台竞争,轻松筹需要在服务质量、专业度等方面不断提升才能脱颖而出。而医疗供应链业务涉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流通管理,面临严格的医药监管政策,合规运营的成本和难度较高。
3. 重塑品牌形象
举措
开展品牌宣传活动,强调轻松筹的多元化服务定位,突出公益、健康保障、健康管理等多方面的业务内涵。例如,制作系列宣传视频,通过讲述不同用户在轻松筹平台上获得的多种服务帮助(如大病众筹救助、保险理赔、健康管理改善等)的故事,提升用户对轻松筹整体品牌的认知。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升品牌的社会美誉度。比如赞助健康公益跑活动,宣传健康生活理念的同时,展示轻松筹在大健康领域的积极贡献。
挑战
改变用户对品牌的固有认知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大量的投入。由于之前保险业务推广的影响,部分用户可能已经将轻松筹简单地定义为一个保险销售平台,要重新塑造全面的品牌形象需要精准的营销策略和持续的品牌建设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