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修水利的背景和意义
1. 季节优势
冬季是水利工程施工的黄金时期。在冬季,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水位较低,这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例如,在河流上进行堤坝加固、河道清淤等工程时,较低的水位便于施工设备进入河道作业,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洪水干扰风险。
2. 防洪需求
水利工程是防洪减灾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冬修水利,可以对已有的防洪堤坝、水闸等设施进行加固和修复。例如,许多老旧的堤坝可能存在渗漏、垮塌风险,冬修期间可以采用先进的防渗技术和材料对其进行处理,提高堤坝的防洪能力,筑牢防洪安全的“硬支撑”。
从流域防洪体系来看,冬季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有助于完善整个防洪网络。比如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增强水库的调蓄洪水能力,在洪水来临时能够有效地拦蓄洪水,削减洪峰流量,保护下游广大地区的安全。
3. 农业灌溉和水资源保障
冬修水利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冬季对灌溉渠道进行清淤和维修,能够提高渠道的输水效率,确保来年春耕时农田能够及时得到灌溉用水。同时,水利工程的修缮还可以改善水资源的调配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应对干旱等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二、冬修水利的主要工程内容
1. 堤坝加固与建设
对江河湖海的防洪堤坝进行加固是冬修水利的重要任务。施工人员会对堤坝的堤身进行压实处理,增加堤身的密实度,防止洪水冲刷造成堤身垮塌。例如,采用机械碾压的方式,按照严格的压实标准对堤身土料进行压实。
同时,还会对堤坝的护坡进行修复和加固。如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或浆砌石对护坡进行重新铺设,保护堤身免受风浪和水流的侵蚀。在一些沿海地区,还会建设海堤工程,抵御海潮和台风引发的风暴潮的侵袭。
2. 河道清淤疏浚
河道内长期积累的淤泥会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冬修水利期间,会采用挖掘机、绞吸式挖泥船等设备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例如,在城市的内河河道中,清淤后的河道过水断面增大,水流更加顺畅,能够有效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清淤疏浚还可以改善河道的水质。清除河底的淤泥能够减少淤泥中污染物的释放,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3. 水库除险加固
许多水库由于运行多年,可能存在坝体安全隐患、溢洪道损坏等问题。在冬修水利时,会对水库坝体进行安全检测和加固。如采用灌浆技术对坝体的渗漏部位进行处理,提高坝体的防渗性能。
对水库的溢洪道、输水洞等设施进行维修和改造。确保溢洪道能够在洪水来临时正常泄洪,输水洞能够准确地控制水库的放水操作,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
4. 灌溉与排水工程修缮
对于农田灌溉渠道,会进行清淤、衬砌修复等工作。清除渠道内的杂草、淤泥,修复破损的渠道衬砌,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在排水工程方面,对农田的排水泵站、排水涵管等进行维修和更新。确保在雨季能够及时排除农田内的积水,防止农田发生内涝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冬修水利的保障措施
1. 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冬修水利的资金投入。一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安排专项的水利建设资金,用于支持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例如,对于大型河流的堤坝加固工程、重要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等给予资金保障。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冬修水利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如给予税收减免、投资回报保障等措施,吸引企业投资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营。例如,一些地方的小型灌溉工程采用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和管理,提高了工程的建设和运营效率。
2. 技术支持
水利工程的冬修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技术的研发,如开发新型的防渗材料、高效的清淤设备等。例如,新型的土工合成材料在堤坝防渗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防渗效果。
组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对一些新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培训,确保冬修水利工程的质量。例如,对从事堤坝灌浆施工的人员进行灌浆技术培训,包括灌浆压力控制、灌浆材料配比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3. 项目管理
建立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对冬修水利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例如,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施工条件,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个施工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由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对工程的原材料、施工过程、工程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和监督。如对用于堤坝加固的土料进行含水量、土质等指标的检测,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强度检测等,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标准。
冬修水利是一项系统而重要的工作,通过抢抓冬季施工黄金期,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洪、灌溉、水资源调配等能力,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