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天养肝护肝的中医办法
1. 饮食调养
多吃绿色食物
中医认为,青色入肝,春天应季的绿色蔬菜如菠菜、芹菜、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菠菜性甘凉,具有滋阴平肝、助消化的作用;芹菜具有清肝热、降血压等功效,可凉拌、清炒食用。
食用养肝药膳
猪肝粥: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有补肝、明目、养血的功效。将猪肝洗净切成小块,与大米一起煮粥,加入适量葱姜、盐等调味。此粥可补肝养血,适合春季食用,尤其适合肝血不足者,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模糊等症状。
枸杞菊花茶:枸杞子滋补肝肾,菊花清肝明目。取适量枸杞子和菊花,用开水冲泡代茶饮。能起到养肝明目、清热降火的作用,可改善春季容易出现的眼干眼涩等症状。
2. 起居调摄
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春天应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此时肝脏开始排毒,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肝脏的气血调节。
适当运动
散步:春季散步是一种非常好的运动方式。散步时,人体的气血流通顺畅,有助于肝气的疏泄。可以选择在公园、河边等环境优美的地方散步,每次30分钟到1小时左右,以微微出汗为宜。
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其招式中蕴含着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理念。练习太极拳时,通过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
3. 情志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春季应避免情绪过激,特别是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舒缓情绪。例如,听一些舒缓的古典音乐如《高山流水》等,能使人心境平和,有利于肝气的调畅。
抒发不良情绪
如果心中有烦恼或愤怒,不要压抑,可通过倾诉或适当的方式发泄出来。如找朋友聊天、写日记等,将不良情绪释放出去,避免肝气郁结。
4. 穴位按摩
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它是肝经的原穴,按摩太冲穴具有疏肝理气、平肝潜阳的作用。用拇指指腹按压太冲穴,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3 5分钟,可每天按摩。
肝俞穴
肝俞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它是肝脏在背部的俞穴,与肝脏关系密切。可采用点按或艾灸的方式刺激肝俞穴,以起到补肝血、疏肝气的作用。艾灸时,距离皮肤2 3厘米,每次艾灸15 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但无灼痛为度。
二、血压平稳后降压药能否停服的问题
1. 一般不建议停药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平稳是在降压药的控制下实现的。如果自行停药,血压很可能会再次升高。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血压升高的根本原因如血管壁弹性减退、神经内分泌调节异常等并没有得到彻底治愈。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调控机制发生了改变,肾脏对钠、水的排泄功能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情况仍然存在,停药后这些因素会继续影响血压,导致血压反弹。
2. 少数特殊情况
白大衣高血压
部分患者在医院测量血压时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这种情况下,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估,确定为白大衣高血压,可能不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但也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生活方式改善后的血压调整
如果患者是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减轻体重(体重每减轻10kg,收缩压可降低5 20mmHg)、低盐饮食(每天摄入盐量不超过5g,血压可降低2 8mmHg)、增加运动(规律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4 9mmHg)、戒烟限酒等,血压持续稳定在正常范围,可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尝试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但这一过程需要非常谨慎。即使是这种情况,也不能完全排除血压再次升高的可能,所以仍需长期监测血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