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绿色氢气发展面临着以下诸多挑战:
一、成本方面
1. 生产成本高
电解槽成本
绿色氢气主要通过电解水制取,而电解槽是电解水制氢的关键设备。目前,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和碱性电解槽的成本较高。例如,PEM电解槽中使用的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如贵金属铱等)价格昂贵。铱的稀缺性和高昂的开采加工成本,使得PEM电解槽的造价居高不下,每千瓦的设备成本可能达到数千美元。
电力成本
制取绿色氢气需要大量的电力,且电力来源要求为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本身的成本虽然在逐渐降低,但在一些地区仍然较高。例如,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导致其产生的电力价格相对较贵。而且,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如太阳能受昼夜、天气影响,风能受风速不稳定影响),需要配套储能系统来确保稳定供电,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电力成本。
2. 规模经济难以实现初期阶段
在绿色氢气发展的早期,由于市场需求相对较小,生产规模难以快速扩大。许多氢气生产项目的规模较小,无法像传统化石燃料制氢那样受益于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成本降低。例如,一个小型的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工厂,由于产量有限,无法在原材料采购、设备折旧等方面实现大规模生产时的单位成本降低效果。
二、技术方面
1. 电解技术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的电解水技术,无论是PEM电解还是碱性电解,其能量转换效率仍有提升空间。例如,PEM电解槽在实际运行中,由于膜电阻、电极极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电能会以热能等形式损耗,目前的能量转换效率通常在60% 70%左右,距离理论上的高效率还有一定差距。
2. 氢气储存和运输技术
储存技术
氢气的储存是一个难题。气态氢需要在高压下储存,这对储存容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要求很高。例如,高压氢气罐需要能够承受高达700 800 bar甚至更高的压力,并且要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这种高压储氢罐的成本较高。液态氢储存需要将氢气冷却到 253℃左右,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于制冷,并且液态氢的储存容器需要具备良好的绝热性能,以减少氢气的蒸发损失。
运输技术
氢气的运输方式包括管道运输、长管拖车运输和液氢槽车运输等。管道运输需要建设专门的氢气管道网络,前期投资巨大。例如,建设氢气管道的成本大约是天然气管道成本的2 3倍。长管拖车运输效率相对较低,运输量有限,而且运输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显著上升。液氢槽车运输虽然运输量相对较大,但液氢的制取和维持低温的成本很高,并且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管理难度较大。
三、基础设施方面
1. 缺乏氢气加注设施
对于氢气作为燃料在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氢气加注站的缺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与传统汽油、柴油加油站相比,氢气加注站的建设成本高、技术复杂。建设一座加氢站的成本可能在数百万美元甚至更高,这包括氢气储存设备、加注设备、安全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而且,由于氢气加注站的需求目前相对较少,难以吸引足够的投资进行大规模建设,导致在很多地区氢气加注站的数量严重不足,限制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氢应用设备的推广。
2. 氢气管道网络不发达
与天然气广泛的管道网络相比,氢气管道网络非常不发达。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氢气管道的总里程非常短。建设氢气管道面临着诸多技术和经济挑战,如管道材料的选择(氢气容易使一些金属材料发生氢脆现象)、管道的安全性设计以及高昂的建设成本等。缺乏广泛的氢气管道网络使得氢气的大规模、低成本运输难以实现,也限制了氢气在工业和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政策和市场方面
1. 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虽然一些国家已经出台了关于绿色氢气发展的政策,但总体上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例如,在补贴政策方面,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绿色氢气的补贴力度相对较小。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协调机制,这使得跨国的绿色氢气项目面临政策不确定性。
2. 市场需求尚未充分形成
在能源市场中,绿色氢气的市场份额非常小。目前,传统化石燃料在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氢气在工业上主要还是以化石燃料制氢为主。在交通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保有量与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相比微乎其微。由于市场需求小,企业在投资绿色氢气项目时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绿色氢气产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