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在流感高发季节,一些被认为对流感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可能会出现需求大增的情况,成为所谓的“紧俏货”。例如奥司他韦等药物。
2. 不推荐自行购买的原因
误诊风险
流感的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头痛等)与普通感冒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有相似之处。普通民众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难以准确判断是否为流感。自行购买抗流感药物可能会因误诊而延误真正疾病的治疗。例如,把细菌性肺炎误诊为流感而自行服用抗流感药物,会使肺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病情可能加重。
药物不良反应
抗流感药物也存在不良反应。以奥司他韦为例,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果自行购买用药,可能在出现不良反应时无法得到正确的应对指导。尤其是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
药物滥用风险
自行购买抗流感药物容易导致药物滥用。过度使用抗流感药物可能会促使流感病毒产生耐药性。如果大量人群不合理地使用奥司他韦等药物,那么流感病毒就有可能发生变异,对药物不再敏感,这将使未来流感的治疗面临更大的挑战。
缺乏专业指导
抗流感药物的使用剂量、疗程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自行购买药物时,没有医生的专业指导,可能会出现用药剂量不准确的情况。比如儿童用药剂量需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过量用药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而用药不足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在流感高发期,如果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最好先就医,经过医生的诊断后,再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流感药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