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人口流动频繁、人群聚集性活动增多,湖南疾控提醒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一些主要传染病的防控要点:
一、流感
1. 疾病特点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等特点。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咽痛、流涕等。
2. 防控措施
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在流感季来临前,学生、教职工等人群及时接种。特别是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
日常防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 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加强锻炼,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增强自身抵抗力。
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 疾病特点
诺如病毒具有感染剂量低、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等特点。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
2. 防控措施
环境清洁消毒
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应加强环境清洁,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患者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要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个人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生冷食物,如沙拉、凉拌菜等。
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在此期间避免前往公共场所,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三、手足口病
1. 疾病特点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症状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
2. 防控措施
健康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儿童,并进行隔离观察。
卫生习惯培养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定期对儿童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可增加消毒次数。
四、麻疹
1. 疾病特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2. 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及时接种麻疹疫苗。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在接触麻疹患者后,可应急接种麻疹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隔离与通风
一旦发现麻疹患者,应及时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出疹后5天。患者居住的房间应保持通风良好,减少与他人接触。
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毒传播。
五、水痘
1. 疾病特点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症状为发热、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
2. 防控措施
隔离与治疗
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发病后14天。对患者的衣物、被褥、玩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学校、托幼机构等应加强健康教育,告知学生和家长水痘的预防知识,如避免接触患者、注意个人卫生等。
应急接种
对于易感人群,如密切接触水痘患者后,可在3 5天内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以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