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防控校园流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校管理层面
1. 健康教育与宣传
开展主题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以流感防控为主题的班会、校会或专题讲座。通过播放科普视频、展示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和教职员工详细介绍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方法等知识。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解释流感病毒如何在人群中传播,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防控的重要性。
校园宣传渠道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内网站、社交媒体群组等多种渠道,定期推送流感防控的相关信息。如在校园广播中设置每日健康小贴士环节,在课间或午休时向全校师生广播流感防控的小知识;在宣传栏张贴流感高发季节的注意事项、疫苗接种的益处等内容。
2. 日常监测与报告
健康监测制度
建立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晨午检制度,每天在早晨和中午上课前对全体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对于出现发热(体温≥37.3℃)、咳嗽、咽痛、流涕等流感样症状的人员,要及时进行登记,并要求其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缺勤追踪
制定严格的缺勤追踪制度,班主任或辅导员要及时了解缺勤学生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流感样症状缺勤,要详细记录症状、发病时间等信息,并持续跟踪病情进展,直至学生康复返校。同时,教职员工因病缺勤也需按照相同的流程进行报告和追踪。
疫情报告机制
一旦发现多例流感样病例(例如在同一班级或同一宿舍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学校要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以便迅速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校园内进一步扩散。
3. 环境卫生管理
清洁与消毒
定期对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校园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对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楼梯扶手等),要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每天至少1 2次;对于地面,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湿式拖地。在流感高发期,可适当增加消毒次数。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宿舍等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在寒冷天气,可利用课间休息或学生外出活动时进行通风换气,同时注意保暖。
校园环境卫生整治
定期清理校园内的垃圾和杂物,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对校园内的垃圾桶要及时清理和消毒,防止垃圾滋生细菌和病毒。同时,加强对校园绿化区域的管理,减少蚊虫等病媒生物的滋生。
4. 人员聚集管理
大型活动控制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减少或避免举办大型的室内集会活动,如文艺演出、讲座等。如果必须举办,要提前做好防控方案,对活动场所进行通风消毒,要求参加人员佩戴口罩,并设置临时医疗观察点,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发热等症状人员。
教学活动调整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安排,避免人员过度密集。例如,可以采取错峰上下课、错峰就餐等措施,减少学生在课间和就餐时的聚集。在教室座位安排上,尽量拉大间距,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
二、个人和家庭层面
1.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教育学生和教职员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之前以及外出回来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洗双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
咳嗽礼仪
倡导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毒。如果使用纸巾,应立即将纸巾扔进垃圾桶,并洗手;如果用肘部遮掩,要及时清洗肘部衣物。
2. 增强免疫力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应保证小学生10小时、中学生9小时、大学生8小时的睡眠时间。同时,合理安排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鱼类、豆类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适度运动
提倡每天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如跑步、跳绳、踢毽子、打篮球等;教职员工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 疫苗接种
宣传动员
学校和家庭要积极宣传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师生和家长对流感疫苗的认知度和接种意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校园公众号等渠道,向家长发送流感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包括接种的适宜人群、接种地点、接种时间等。
接种安排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安排,组织师生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学校可以与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机构合作,为师生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对于学生,要取得家长的同意后进行接种;对于教职员工,要鼓励其主动接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