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采油二厂通过三项措施拧紧“安全阀”,以下可能是常见的措施内容:
一、人员管理方面
1.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分层级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员工开展定制化安全培训。例如,对于新入职员工,进行全面的入厂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包括石油开采行业安全规范、采油厂的特殊安全要求等。基层操作人员重点培训设备操作安全规程、现场应急处置方法等实用技能。
对管理层人员开展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法规政策解读以及安全领导力提升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制定安全策略、引领安全工作方向。
案例警示教育
收集国内外石油采油行业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制作成培训教材或视频资料。定期组织员工观看学习,深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引导员工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例如,通过讲解某采油厂因违规操作导致油井起火事故,让员工深刻认识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建设
在采油二厂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安全标语、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在厂区内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语牌,如“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等;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养。
2. 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
安全绩效挂钩考核
将安全指标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如安全奖金、荣誉称号等;对违反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严肃处罚,包括扣发绩效奖金、警告、待岗学习等。例如,如果某采油班组在一个季度内实现无安全事故且安全管理工作成绩突出,该班组员工可获得额外的安全绩效奖金。
安全行为正向激励
设立专门的安全奖励项目,鼓励员工积极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提出安全合理化建议。对于及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员工给予重奖,如现金奖励、晋升机会优先考虑等。这样可以激发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关注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设备管理方面
1. 设备维护与巡检
定期维护计划
为采油厂的各类设备,如抽油机、输油管道、泵站设备等制定详细的定期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的运行特点和使用寿命周期,确定不同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和内容。例如,抽油机每运行[X]小时进行一次全面的机械部件检查和润滑保养,输油管道每年进行一次防腐检测和壁厚测量。
日常巡检制度
建立严格的设备日常巡检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巡检工作。巡检人员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和内容,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指标、外观等进行细致检查。例如,巡检人员每天定时对抽油机的电机温度、皮带松紧度、抽油杆运行状况等进行检查,并做好巡检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设备更新与改造
安全技术评估
定期对采油厂的设备进行安全技术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需要更新或改造的设备。对于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且维修成本较高的设备,优先考虑进行更新。例如,对一些运行多年、存在严重腐蚀问题的输油管道,通过安全技术评估后,决定采用新型耐腐蚀材料的管道进行更新替换。
引进新技术设备
关注石油开采行业的设备技术发展动态,积极引进先进的、具有更高安全性能的设备和技术。如采用智能化的抽油机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抽油机的运行状态、故障预警等,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引进先进的油井防喷装置技术,降低油井开采过程中的井喷风险。
三、环境与作业管理方面
1.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作业许可制度
对于采油厂内的各类危险作业,如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等,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作业前,必须由作业单位提出申请,经过相关部门的安全评估、审批,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例如,在动火作业前,要对作业现场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配备灭火器材,安排专人监护等。
现场风险防控
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针对不同的风险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在采油作业现场,可能存在油气泄漏、火灾、爆炸等风险,为此要设置防火堤、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配备消防设备等。同时,加强现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作业人员穿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静电工作服、防护鞋等。
2. 环境保护与安全
污染防治措施
在采油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安全的协同管理。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防止油污染、化学药剂污染等对环境造成危害。例如,在油井开采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油水分离技术,确保含油污水达标排放;对废弃的化学药剂容器进行妥善处理,防止化学药剂泄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环境风险应急管理
制定完善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石油泄漏、化学品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明确应急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和应急资源配备等。定期组织环境风险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例如,模拟油库发生石油泄漏事故,检验采油二厂的应急指挥系统、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的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