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资本债(“二债”)和永续债(“永债”)(以下简称“二永债”)开年发行锐减可能有以下多方面原因:
一、银行自身因素
1. 资本充足情况
资本补充需求节奏变化
在之前的阶段,银行可能已经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补充措施,包括发行二永债等,使得自身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且满足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规划的水平。例如,一些银行在过去几年积极发行二永债后,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有了明显提升,短期内不需要再次大规模发行二永债来补充资本。
内部决策与规划调整
银行的经营战略调整会影响二永债的发行计划。例如,银行可能决定调整业务结构,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提高现有资本的使用效率,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加强风险管理等方式来满足经营发展需求,而不是单纯依赖外部债务融资来补充资本,从而减少了二永债的发行规模。
2. 发行成本考量
市场利率环境
如果开年时市场利率处于较高水平,银行发行二永债的成本会显著增加。例如,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发行二永债需要支付更高的票面利率,这会增加银行的融资成本。对于银行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选择推迟或减少发行规模,等待利率环境更为有利的时候再进行发行。
与其他融资渠道的成本比较
银行在融资时会综合比较多种融资渠道的成本。如果其他融资方式,如吸收存款或者同业拆借等,在开年时成本相对较低或者更具灵活性,银行可能会优先选择这些融资方式,从而导致二永债的发行规模锐减。
二、市场环境因素
1. 投资者需求
市场风险偏好
开年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可能发生了变化。如果投资者整体对风险较为厌恶,对于二永债这类相对复杂、风险略高于国债等传统债券的品种,需求可能会减少。例如,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向更为保守、流动性更强的资产,如国债或大型优质企业发行的债券,这会导致银行二永债的市场需求不足,银行相应地减少发行规模。
资金面紧张
市场资金面的松紧程度对二永债发行有重要影响。如果开年时资金面整体偏紧,投资者可用于投资二永债的资金量有限。例如,当央行采取收紧货币政策,或者市场上资金大量流向其他热门投资领域(如新兴产业的高收益债券或股票市场的热门板块)时,银行二永债的发行规模就可能受到抑制。
2. 监管政策影响
监管政策导向变化
监管部门可能调整对银行资本补充的政策导向。例如,监管机构可能加强了对二永债发行资格、发行用途等方面的审查力度,或者鼓励银行通过其他更为稳健、可持续的方式补充资本,这会使得银行在发行二永债时更加谨慎,导致发行规模下降。
宏观审慎管理要求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一些要求,如对银行体系整体杠杆率、资本结构的监管要求,可能促使银行调整资本补充策略。如果监管要求银行优化资本结构,减少债务性资本补充比例,银行会相应减少二永债的发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