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
一、对贸易双方经济增长的影响
1. 贸易规模收缩
在贸易战中,加征关税是常见手段。例如,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后,双方的贸易额受到直接影响。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许多商品变得更贵,这使得美国进口企业的采购成本大幅上升。一些依赖中国廉价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美国制造业企业,要么选择寻找其他更昂贵的替代供应商,要么被迫承担更高的成本。
中国对美出口企业也面临订单减少的情况。像中国的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家具等行业,对美出口量下降,企业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双方贸易规模的收缩,使得贸易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作用被削弱。
2. 产业链受损
当今世界产业链全球化特征明显。以电子产业为例,一部智能手机的生产涉及多个国家的众多企业。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涉及到电子芯片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美国限制芯片出口到中国,不仅使中国的手机制造企业面临芯片供应短缺的风险,也让美国的芯片企业失去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美国的芯片企业营收减少,会影响其研发投入,延缓技术创新的步伐。而中国手机企业为了应对芯片供应问题,可能会加大在国内芯片研发和生产的投入,但这需要时间来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在短期内会导致成本上升、产量受限等问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都受到损害,不利于双方的经济长期繁荣发展。
二、对企业和就业的影响
1. 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贸易战中的关税措施和贸易壁垒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面临关税提高和市场准入限制,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例如,美国的一些农产品出口企业,在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后,失去了部分中国市场份额。美国农民不得不降低农产品价格以在其他市场竞争,但收益仍然减少。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市场策略或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面对美国加征关税时,可能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的情况。企业经营困难会导致其减少雇佣员工,从而对就业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 就业岗位减少
随着贸易战影响的深入,受冲击的企业会进行裁员或停止招聘计划。美国制造业岗位在贸易战期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因为一些工厂的订单减少,无法维持原有的员工规模。
在中国,外向型企业集中的地区,如沿海的一些制造业发达城市,也面临就业压力。例如,一些外贸工厂裁员后,工人需要重新寻找工作,这可能会导致短期内局部地区的失业率上升,影响家庭收入和消费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三、对消费者的影响
1. 物价上涨
贸易战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美国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后,这些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会提高。以家居用品为例,中国是美国主要的家居用品进口来源地,关税增加使得美国消费者购买家居用品的花费增多。
同样,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一些高端消费品或农产品价格也可能因为贸易战而上涨。这就降低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影响消费市场的繁荣,进而对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连锁反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