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指出现阶段消费需求呈现出以下新特征:
一、从消费主体看
1. 不同收入群体消费分化
高收入群体
消费高端化、个性化、国际化特征明显。他们对高端品牌商品,如奢侈品(限量版手袋、高级定制服饰等)、高端旅游(私人定制环球旅行线路)、高品质教育(国际学校、海外留学服务)以及高端医疗保健(私人健康管理套餐、海外高端医疗服务)等有着较强的消费需求。
其消费更多地注重品质、独特体验和身份象征,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中等收入群体
是消费的主力群体。他们的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升级,既关注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也注重消费的体验性。
在住房消费方面,更倾向于购买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环境良好的住房;在汽车消费上,除了传统的代步需求,对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因为这些产品既符合环保、科技的潮流,又能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
低收入群体
消费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上。以食品消费为例,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实惠的大众食品。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扶贫政策等的支持,这一群体的消费也在逐步向中低端耐用消费品、基本医疗和教育服务等方面拓展。
2. 代际消费差异
年轻一代(如80后、90后、00后)
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兴力量,他们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个性化。例如,在美妆消费中,年轻消费者更乐于尝试小众、网红品牌的彩妆产品,对新的色号、独特的包装设计充满兴趣。
在娱乐消费方面,他们愿意为线上游戏、虚拟偶像演唱会、短视频平台的付费内容等进行消费,并且更注重消费过程中的社交互动性,像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与同好者互动等。
老年群体
随着老年群体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在健康养生(购买保健品、养生器械)、旅游休闲(老年旅行团、旅居养老项目)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但老年群体的消费也容易受到虚假宣传等不良影响,需要加强消费市场的规范和保护。
二、从消费品类看
1. 服务消费比重上升
体验式服务消费
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体验付费。例如在餐饮行业,消费者不仅仅满足于食物本身,还看重餐厅的环境氛围、主题特色以及服务人员的互动体验等。像一些主题餐厅(如动漫主题餐厅、复古民国风餐厅)通过营造独特的就餐环境吸引顾客。
在文化娱乐领域,实景演艺(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将当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与表演艺术相结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文化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消费。
知识付费服务
随着人们对知识和技能提升的重视,知识付费市场不断发展。在线教育平台上,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如编程课程、电商运营课程)、文化素养提升课程(如古典文学解读、艺术鉴赏课程)等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一些专业的知识博主也通过售卖独家的知识内容(如金融投资分析报告、个人成长规划课程)获得收益。
2. 品质消费受关注
品质升级的实物商品
在食品领域,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需求增长。例如有机蔬菜,由于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更加安全健康,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仍有不少消费者愿意购买。
在日用品方面,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高品质、环保、智能化等特点的产品。比如智能马桶盖,它具有多种人性化的功能,如加热、清洗、除臭等,提高了使用者的生活品质,在中高端消费市场颇受欢迎。
三、从消费方式看
1. 线上线下融合加速
线上线下同价与同款
许多品牌商开始实行线上线下同价策略,消除价格差异带来的消费决策干扰。同时,推出线上线下同款商品,例如一些服装品牌,在实体店和官方电商平台上销售相同款式的服装,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购物习惯选择购买渠道。
线上线下互动营销
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产品推广、预售等活动,然后引导消费者到线下实体店体验和提货;或者线下实体店为线上平台引流,例如消费者在实体店扫描二维码可以关注品牌的线上商城、公众号等,获取更多的产品信息和优惠活动。像小米公司的线下体验店,消费者可以在店内体验小米的各种智能产品,然后通过线上商城下单购买,享受送货上门等服务。
2. 消费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
智能消费设备的应用
智能家居产品的普及改变了消费方式。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控制智能家电(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实现远程操作、智能调节等功能。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不仅可以记录运动数据、健康指标,还能与手机等设备连接,实现信息交互,这类产品受到了追求健康和科技生活方式的消费者的喜爱。
大数据与个性化推荐
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浏览历史、购买行为等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商品推荐和内容推送。例如,音乐平台根据用户的听歌偏好,精准推荐相似风格的歌曲或歌手;电商平台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历史和搜索记录,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效率和满意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