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加速大洗牌!有人掉队,有人逆袭。
一、掉队者的情况及原因
1. 业绩表现不佳
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很多百亿私募旗下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回撤。例如,一些专注于成长股投资的百亿私募,在成长股估值调整、市场风格转向价值股的阶段,由于未能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导致产品业绩下滑。
量化策略的百亿私募也面临挑战。如果量化模型过度拟合历史数据,在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时,就难以适应新的行情。比如,当市场出现极端行情,如大幅波动或者成交量骤减时,量化策略可能失效,产品净值波动加剧,从而导致投资者赎回。
2. 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压力
随着规模的快速扩张,百亿私募在投资标的选择上的灵活性降低。对于股票多头策略的私募来说,大规模资金难以在中小盘股票中灵活进出,不得不更多地配置大盘股。但大盘股的数量相对有限,这可能导致投资组合过于集中,增加了风险暴露。
在风险管理方面,规模大的私募面临的挑战更大。一旦市场出现不利变动,调整投资组合的成本更高,速度也更慢,这使得在应对市场风险时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3. 合规风险暴露
部分百亿私募可能存在合规方面的问题,如内部交易监控不完善、信息披露不规范等。一旦被监管部门发现并处罚,不仅会损害私募的声誉,还可能导致投资者的信任丧失,引发大规模赎回,从而在百亿私募的竞争中掉队。
二、逆袭者的情况及原因
1. 多元策略布局
成功逆袭的百亿私募往往采用多元策略。例如,既包括股票多头策略,也有量化对冲、宏观对冲等策略。当股票市场表现不佳时,量化对冲策略可以通过对冲风险来稳定产品净值;宏观对冲策略则可以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在不同资产类别(如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之间进行灵活配置,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对整体业绩的影响。
2. 投研实力强化
这些私募注重投研团队的建设,投研人员数量众多且专业背景丰富。他们能够深入研究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基本面。例如,在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有专业的研究员进行深入调研,挖掘有潜力的投资标的。通过精准的投资决策,旗下产品能够在市场中获取较好的收益,吸引更多投资者的资金流入。
3. 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
逆袭的百亿私募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风格的变化。当市场从成长股占优转向价值股行情时,它们可以迅速调整投资组合,增加价值股的配置比例。在投资风格上,也能够根据市场情况在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之间灵活切换,同时在不同市值的股票之间合理分配资金,适应市场资金的偏好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