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胡宇齐:“哪吒”的传奇由中国人自己定义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以下是对“‘哪吒’的传奇由中国人自己定义”这一观点的阐述:

一、文化内涵与本土根源
1. 神话原型
   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经典形象,起源于佛教与道教神话的融合。他的故事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从三头八臂的奇特形象到乾坤圈、风火轮等独特法宝,这些元素都是中国传统神话想象的结晶。
   例如在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闹海的故事展现了他反抗权威、天真勇敢的性格。他敢于挑战东海龙王这一传统权威形象,这种反抗精神是中国文化中对正义和自由追求的一种体现。
2. 价值观传递
   哪吒故事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如孝顺(剔骨还父、剔肉还母后的重生是对父母恩情的重新理解与报答)、勇敢(面对各种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正义(降妖除魔,维护世间和平)等,都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体系中的。这些价值观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讲述和传承,成为了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二、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创新发展
1. 形象重塑
   在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哪吒形象进行了创新重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完美无缺的小英雄形象,而是一个被魔丸附身、受到世人误解的孤独小孩。他顶着黑眼圈,双手插兜,走路吊儿郎当的形象看似叛逆,却更贴近现代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
   这种形象重塑既保留了哪吒的基本神话元素,如神通广大的法力,又赋予了他新的时代内涵,使他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少年英雄,是中国动画创作者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化的成功尝试。
2. 故事改编与主题深化
   电影对哪吒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将哪吒的命运与敖丙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敖丙作为灵珠转世,本应是拯救世界的英雄,却因龙族的期望和海底世界的压力而走上了与哪吒对立的道路。这种改编深化了电影的主题,探讨了命运、偏见、友情等多方面的问题。
   电影强调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题,这一主题在现代社会语境下具有很强的鼓舞人心的力量,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对哪吒传奇故事的内涵挖掘和现代诠释。

三、与全球文化交流中的文化主权
1. 文化输出
   中国版的哪吒故事走向世界舞台,是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成果。当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哪吒形象被国外观众所认知时,他们所接触到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概念。
   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上映后,让许多外国观众对中国神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了解哪吒的故事背景、中国的神仙体系等文化元素,这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的影响力。
2. 抵制文化挪用与误读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中,如果不主动定义自己的文化传奇,就容易被其他文化误读或挪用。通过中国人自己来定义“哪吒”传奇,能够确保这一文化瑰宝以正确的、符合其文化内涵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只有中国人自己最能深入理解哪吒背后的文化、历史、价值观等诸多层面的意义,从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主权,避免出现像某些西方电影对东方文化元素的片面解读或歪曲利用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19 13:31 , Processed in 0.0804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