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青平:为基层减负要紧盯痛点、靶向整治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1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平:为基层减负要紧盯痛点、靶向整治》这一表述强调了在为基层减负工作中的关键策略。

一、基层负担的痛点
1. 形式主义的困扰
   在基层工作中,形式主义的表现多种多样。例如,过度留痕现象严重,上级部门往往要求基层在开展工作时提供大量的文字材料、照片、视频等作为工作开展的证明。基层干部为了应对这些要求,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整理资料,而这些时间原本可以用于实际工作的推进和群众问题的解决。
   文山会海问题仍然存在。过多的会议和文件占据了基层干部的工作时间。有些会议内容空洞,缺乏实际的决策性和指导性,只是为了传达上级精神而层层开会传达,导致基层干部在会议室里消耗了大量时间,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社区、村庄去了解实际情况和解决问题。
2. 层层加码的压力
   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层层加码。比如在环保指标考核方面,上级下达了合理的环保目标,但到了基层可能会被过度解读和加码。基层为了达到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可能会采取一些一刀切的做法,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难度,也可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在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层层加码的情况。上级要求对脱贫户进行一定程度的跟踪帮扶,基层在执行时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帮扶措施和检查频次,使得基层干部忙于应付这些额外的要求,而无法从长远和根本上思考如何提升脱贫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
3. 不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有些考核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忽视了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对社区干部的考核可能过于看重卫生达标率、纠纷调解数量等量化指标,而没有充分考虑到社区的人口结构、资源状况等因素。这使得基层干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可能会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不是从根本上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考核周期过短也是一个问题。一些基层工作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效果,如农村产业发展项目,从项目启动到产生经济效益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但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可能每年都要进行考核,这使得基层干部难以按照科学合理的节奏推进工作,而是忙于应对每年的考核任务。

二、靶向整治的策略
1. 精准识别形式主义
   建立专门的监督和识别机制,对基层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表现进行精准定位。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基层工作作风专项检查,深入基层一线,查看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与上报材料是否相符,是否存在为了留痕而进行的虚假工作记录等情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等,对基层工作中的文件、会议等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文件的内容重复率、会议的频次和参会人员的反馈等信息,识别出哪些是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现象,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
2. 规范政策执行过程
   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指导。上级部门在制定政策后,要明确政策执行的标准和界限,防止基层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过度解读和层层加码的情况。例如,可以制定政策执行指南,详细说明政策的目标、适用范围、执行步骤以及禁止的行为等内容。
   建立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基层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不合理或者容易导致层层加码的情况,要能够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上级部门应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政策执行要求,确保政策在基层能够科学合理地得到贯彻落实。
3.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在设置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对于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考核,不仅要考核文化活动开展的场次等量化指标,还要考核当地文化氛围的营造、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满意度等定性指标。
   适当延长考核周期。对于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的基层工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核周期。如对于一些大型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以将考核周期设定为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在项目结束时进行全面考核,这样有利于基层干部按照项目建设的科学规律推进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春主题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15 23:08 , Processed in 0.1088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