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科创“尖子生”频出 这些地方都做对了啥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一些地方能频出科创“尖子生”,主要做对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支持体系
1. 规划引领
   许多地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例如上海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并分阶段规划任务,明确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使企业和科研机构能够朝着统一的方向布局研发力量,避免盲目发展。
2. 财政扶持
   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创。像深圳每年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扶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对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办公场地租金补贴、研发设备购置补贴等,对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高额奖励,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
3. 税收优惠
   给予科创企业税收减免。例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很多地方得到有效落实。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一定比例(如75%,制造业为100%)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减轻了企业税负,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创新中。

二、创新生态构建
1. 科研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重视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等。以北京为例,拥有众多国家级实验室,如中关村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汇聚了大量高端科研人才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同时,北京还建立了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平台,区域内的企业和科研人员可以通过预约使用昂贵的科研仪器,提高了科研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创新门槛。
2. 科技服务体系完善
   打造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体系,包括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等服务。例如苏州,建立了成熟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网络,帮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转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强执法力度,提高侵权成本,同时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申请、评估、交易等一站式服务。此外,苏州的科技金融体系也较为发达,通过设立科技银行、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 产学研合作紧密
   积极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如合肥,当地政府牵线搭桥,促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与本地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企业为高校提供科研课题和资金支持,高校利用自身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优势,解决企业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同时也提升了高校的科研成果应用水平。

三、人才引育机制
1. 人才引进政策优厚
   不少地方出台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例如杭州推出的“人才西进”等计划,对高层次人才给予高额安家补贴、购房补贴,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简化出入境手续,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吸引了大量科技领域的优秀人才流入。
2. 人才培养体系多元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例如南京,在高校中设置了多个与新兴科技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专业。同时,加强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开展订单式培养,为本地的科创企业输送大量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地方还鼓励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通过建立企业大学、实训基地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

四、产业集群发展
1. 主导产业聚焦
   地方集中力量发展特定的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如武汉聚焦光电子信息产业,东湖高新区内聚集了大量光电子信息企业,从上游的光芯片制造到下游的光通信设备生产,产业链完整。企业之间在技术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也有利于技术创新在产业内的快速扩散。
2. 产业协同创新
   鼓励产业内企业之间、企业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例如在汽车产业集群地区,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科技研发企业之间开展协同创新。整车企业提出新的汽车性能和功能需求,零部件供应商和科技研发企业共同进行研发创新,通过共享技术和资源,提高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创新效率,加速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19 13:31 , Processed in 0.0757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