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再续新篇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以下是一些具体体现:
一、重要意义
1. 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转型
江苏传统产业比重较大,全面深化改革有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型。例如,在苏南地区,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创新联合体。像苏州工业园区,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了大量纳米技术相关的创新企业和研发团队,使得苏州在纳米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深化改革能够打破行业壁垒,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以江苏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为例,改革可以为两业融合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如徐工集团从单纯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向提供工程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转变,既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推动了江苏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演进。
2. 区域协调发展
南北联动发展
江苏南北经济存在一定差距,深化改革有助于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例如,在产业转移方面,通过改革相关的财政、税收和土地政策,鼓励苏南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加工制造业向苏北有序转移。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对苏北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促进生产要素在南北区域间的合理流动,缩小南北发展差距。
城市群协同发展
对于扬子江城市群、徐州都市圈等区域发展而言,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加强城市间在规划、产业、环保等多方面的协同。例如,在扬子江城市群中,深化环境治理合作机制改革,统一环境标准,共同治理长江江苏段的污染问题;在产业布局上,避免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如南京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镇江、扬州则与之配套发展相关的上下游产业。
3. 社会民生改善
公共服务均等化
江苏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的均衡配置。在教育方面,通过改革教育资源分配机制,加大对农村和苏北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师资水平。例如实施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让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流动。在医疗领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能力,使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便捷的医疗服务。
社会治理创新
改革能够激发社会治理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江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通过完善社区治理机制,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像南京市一些社区建立了居民议事厅,让居民共同商讨社区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等事务,同时培育了众多专业的社会组织参与养老、助残等社会服务工作,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机遇
1. 国家战略叠加
江苏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江苏的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可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例如,连云港可以进一步拓展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功能,扩大货物进出口规模,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江苏沿江城市能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推动长江大保护,同时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构建沿江绿色产业走廊。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江苏提供了更广阔的区域合作空间,江苏可以与上海、浙江在科技创新、产业分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共享区域发展资源。
2. 数字化转型浪潮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江苏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数字化转型机遇。江苏制造业基础雄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潜力巨大。例如,众多中小制造企业可以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生产设备的联网监控、生产流程的优化升级。像无锡的一些传统机械制造企业,通过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故障率。同时,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江苏可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3. 先行先试政策优势
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在一些改革领域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例如,在自贸区建设方面,江苏自贸区可以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金融创新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苏州片区在金融领域可以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资金结算和跨境投资服务;南京片区可以在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建立更加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型企业集聚。
三、挑战
1. 传统观念束缚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传统观念的束缚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官员对创新发展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习惯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例如,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在面临转型升级时,存在守成思想,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接受度较低,担心转型失败会带来风险,缺乏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在地方政府层面,部分官员在推动改革时,可能受到政绩考核观念的影响,更倾向于短期能够见效的项目,而对一些需要长期投入、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举措积极性不高。
2. 利益格局调整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传统产业的既得利益者可能会抵制改革。例如,在去产能过程中,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小型钢铁企业可能会因为面临关闭或整合而反对相关政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分地区可能担心自身资源被其他地区共享后影响本地发展,如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涉及到土地、资金等资源的分配问题,不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博弈。
3. 改革协同性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改革的协同推进。江苏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需要与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协同进行。例如,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既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又要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管。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部门之间的改革措施可能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导致改革的整体效果受到影响。
江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再续新篇需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