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南海某海域 舰艇编队实战化作战支援演练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南海某海域的舰艇编队实战化作战支援演练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演练内容
1. 物资补给
   横向补给
     在实战化演练中,舰艇之间通过横向补给的方式来传递油料、弹药和其他物资。例如,补给舰与作战舰艇并排行进,通过架设的补给桁梁,将油料管道和干货传输装置连接,以精确的操作在航行过程中完成物资的转移。这种补给方式对两舰的航速、航向控制要求很高,相对距离要保持稳定,误差通常要控制在数米之内,以确保补给过程安全、高效。
   纵向补给
     纵向补给是从补给舰向作战舰艇进行物资传输的另一种方式。补给舰在前,作战舰艇在后,通过拖曳的纵向补给索具,将物资(如食品、零部件等)运送到作战舰艇上。演练中,要克服海浪和风流的影响,保持补给索具的张力稳定,同时保证物资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因颠簸或晃动造成物资损坏或丢失。
2. 装备抢修
   故障模拟与检测
     在演练中,会模拟舰艇装备的各种故障情况,如雷达系统故障、动力系统故障等。舰上的技术人员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像综合故障检测车等,迅速对故障进行定位。例如,对于雷达故障,技术人员会利用雷达信号模拟器等工具,检查雷达发射机、接收机以及信号处理单元等各个环节,确定故障是出在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程序上。
   应急修复措施
     一旦检测出故障,维修团队会立即采取应急修复措施。如果是舰艇动力系统的管路破裂,维修人员会使用快速密封修复材料进行封堵,同时进行临时管路的搭建,以恢复部分动力功能,确保舰艇能够继续航行并参与作战行动。对于电子设备故障,采用备件替换、软件重新加载等方式进行快速修复。
3. 战场医疗救护
   伤员救治流程
     模拟战场上的伤员情况,从受伤人员的紧急转运开始演练。当有“伤员”出现时,医疗救护小组迅速响应,使用担架、吊篮等工具将“伤员”从受伤现场(如舰艇的作战舱室或甲板等部位)转移到医疗救护所。在救护所内,按照检伤分类的原则,对“伤员”的伤势进行评估,区分重伤员、轻伤员等不同类别。对于重伤员,优先进行紧急救治,如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然后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
   医疗后送协调
     与后方医院或其他医疗支援力量进行协调后送是战场医疗救护的重要环节。在演练中,通过建立海上通信链路,将“伤员”的伤势信息、医疗需求等传输给后方医疗单位。同时,协调直升机或其他转运工具进行医疗后送。例如,在海况允许的情况下,直升机飞临舰艇甲板,将重伤员转运至陆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确保伤员能够得到更全面、专业的救治。

二、战略战术价值
1. 提升作战能力
   增强舰艇编队持续作战能力
     通过实战化的作战支援演练,舰艇编队在物资补给方面更加熟练高效,能够在长时间的作战任务中保持战斗力。例如,在远海作战时,油料和弹药的充足补给可以使舰艇持续执行巡逻、反潜、防空等作战任务,不必因物资短缺而频繁返回基地,从而扩大了作战半径和作战范围。
   提高装备可靠性和可用性
     装备抢修演练能够让舰员更加熟悉装备的故障情况和修复方法,在实战中一旦出现装备故障,可以迅速进行修复,减少装备故障对作战的影响。例如,在面对敌方电子干扰或攻击时,及时修复受损的雷达和通信设备,使舰艇能够保持对战场态势的感知和指挥通信能力。
2. 加强协同作战水平
   作战舰艇与支援舰艇的协同
     在演练中,作战舰艇与补给舰、医疗救护船等支援舰艇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同关系。补给舰能够根据作战舰艇的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物资补给;医疗救护船能够及时响应作战舰艇的医疗求援信号,迅速开展伤员救治和后送工作。这种协同关系的建立提高了整个舰艇编队的作战效能。
   不同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共享
     实战化演练促进了舰艇编队内不同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共享。例如,在装备抢修过程中,作战舰艇可以将装备的故障信息及时共享给编队内的技术支援力量,技术人员可以提前准备好维修工具和备件,从而缩短维修时间。同时,在战场医疗救护方面,医疗救护力量可以与作战指挥中心共享伤员情况和医疗资源需求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协调作战行动和医疗保障工作。

三、对地区安全稳定的影响
1. 维护海洋权益
   展示力量存在
     在南海海域进行舰艇编队实战化作战支援演练,展示了我国海军在南海的力量存在。这一举措向周边国家表明我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的海洋权益,对一些可能侵犯我国南海岛礁主权、海洋资源权益的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例如,在面对南海周边个别国家非法侵占我国岛礁、掠夺海洋资源的情况时,这种实战化演练能够让其认识到我国海军的强大作战能力和坚定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
   确保海上通道安全
     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全球大量的贸易运输都要经过该海域。舰艇编队实战化作战支援演练有助于确保南海海上通道的安全。通过提高舰艇编队的作战支援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海上恐怖主义、海盗等威胁,保障各国商船的安全通行,维护地区和世界的经济繁荣与稳定。
2. 促进地区军事互信
   增加军事透明度
     公开进行舰艇编队实战化作战支援演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海军军事行动的透明度。周边国家可以通过观察演练情况,了解我国海军的作战理念、装备水平和训练方式等,减少对我国海军建设的误解和猜疑。例如,当周边国家看到我国海军演练中注重实战化、强调作战支援保障能力的提升,会认识到我国海军发展是基于自身防御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需求。
   构建军事交流基础
     这种演练活动可以为地区内的军事交流奠定基础。在演练过程中,可以邀请周边国家的军事观察员观看,之后开展军事交流活动,分享在作战支援、舰艇作战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成果,促进地区军事合作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2 17:09 , Processed in 0.0921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