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印发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 2028年)》的印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
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约束等挑战的加剧,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如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需要明确科技创新的方向来应对这些挑战。

二、主要内容和目标
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种业创新
     目标是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聚焦于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和重要畜禽水产(如生猪、奶牛、鱼类等),加强优异种质资源挖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进行品种选育。例如,通过挖掘野生稻中的优良基因,培育出高产、抗逆的水稻新品种。
   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发
     旨在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开展精准农业技术研究,包括变量施肥、灌溉等技术,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精确投入生产要素。例如,利用卫星遥感和土壤传感器数据,实现对小麦田块的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增加小麦产量。
   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创新
     保障肉蛋奶等畜产品和水产品的稳定供应。研发畜禽疫病防控新技术,如新型疫苗、快速诊断试剂等,减少疫病对养殖产业的影响。例如,开发针对非洲猪瘟的高效亚单位疫苗,提高生猪养殖的安全性。同时,创新水产养殖模式,如发展陆基循环水养殖,提高水产品产量和质量。
2. 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发
     重点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研发高效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如生物防治技术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通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例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既能有效控制害虫,又能减少农药残留。同时,开发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秸秆转化为生物有机肥,畜禽粪便制成沼气用于能源供应。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技术研究
     增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研究作物适应高温、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的栽培技术,选育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例如,培育耐旱的玉米品种,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节水灌溉和保墒耕作技术,减少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 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农业传感器与智能装备研发
     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的监测和操作工具。研发高精度的农业传感器,如土壤养分传感器、作物生长传感器等,能够实时获取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信息。开发智能化的农业装备,如无人驾驶拖拉机、智能植保无人机等,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
   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应用
     实现农业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利用。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气象、土壤、市场等各类数据,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例如,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作物生长模型,为农户提供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的决策建议。

三、意义
1. 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向现代化、高效化、绿色化方向转型。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例如,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可减少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残留,提供更健康的食品。
   提高农业应对各种风险(如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的能力。例如,智慧农业技术可以及时预警灾害并调整生产策略,减少损失。
2. 对国家战略的意义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强大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能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同时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增加农民收入。
   在国际竞争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的竞争力,增强我国在全球农业领域的话语权。例如,在种业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可以改变我国部分农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甚至实现技术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1 03:45 , Processed in 0.0648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