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门发文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政策背景
1. 应对能源转型需求
随着全球向低碳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凸显。新型储能能够有效解决这些能源的存储问题,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例如,在风电大发时段,将多余电能存储起来,在风电出力低谷时释放,保障电力持续稳定供应。
2. 提升能源安全保障
在国际能源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发展新型储能制造业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进口的依赖,增强国内能源供应的自主性。通过在本地建立储能系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障关键负荷的供电,提高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
二、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1. 技术创新激励
研发投入增加:政策支持会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新型储能技术研发的投入。例如,在电池储能技术方面,鼓励企业研发高性能、长寿命、低成本的电池材料,如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技术突破加速:有利于集中各方资源攻克新型储能的关键技术难题。像液流电池的关键部件如离子交换膜的研发,通过政策推动,有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竞争力,实现从传统储能制造向新型储能制造的技术跨越。
2. 产业升级带动
高端制造发展: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促使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制造迈进。例如,在储能系统集成环节,对智能化控制系统、高效热管理系统等高端设备的需求将增加,促使企业提升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实现从简单组装向高附加值的系统集成和优化升级。
产业链协同优化:新型储能涉及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电力电子等多个环节。政策引导下,各环节企业将加强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例如,电池制造商与逆变器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适配新型储能电池的高效逆变器,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
三、对经济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1. 经济增长新动力
创造新的产业增长点: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上游的锂矿、钴矿等原材料开采和加工,到中游的电池制造、储能系统集成,再到下游的储能系统安装、运维等服务,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附加值。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一些资源丰富或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新型储能制造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例如,在拥有锂资源的地区,可以围绕锂资源开发构建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链,吸引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新型储能能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这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在电力系统、工业、交通等领域实现低碳转型,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双碳目标迈进。
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新型储能作为一种灵活的能源存储方式,可以与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优化能源结构。在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中,新型储能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损耗,促进能源的清洁化、高效化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