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错季上市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模式优势
1.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在同一块稻田里,既种植水稻又养殖小龙虾。水稻生长期间,为小龙虾提供了栖息、觅食和隐蔽的场所。小龙虾在稻田里活动,其觅食过程中可以疏松土壤,吃掉杂草和部分害虫,它们的排泄物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天然肥料。
例如,在江苏盱眙等地的实践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土地产出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水稻产量,还增加了小龙虾的产出。原本单纯种植水稻,每亩收益可能在1000 2000元左右,而采用稻虾共作模式后,综合收益可达3000 5000元甚至更高。
2. 错季上市带来经济效益
时间差增加收益
小龙虾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可以通过控制养殖时间实现错季上市。例如,在春季早期,市场上小龙虾供应相对较少时,将稻虾共作田中的小龙虾提前捕捞上市。此时小龙虾价格较高,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到了夏季,水稻生长旺盛期,小龙虾养殖规模适当调整,部分小龙虾继续生长,待秋季水稻收割前后,又有一批小龙虾可以上市。这个时期,由于小龙虾供应再次减少,价格又会有所回升。
满足不同季节市场需求
消费者对小龙虾的需求贯穿全年,但不同季节市场供应存在差异。错季上市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稳定小龙虾的市场供应。在冬季,一些稻虾共作产区还会通过大棚等设施养殖小龙虾,实现冬季小龙虾的供应,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对富民强村的作用
1. 增加农民收入
多渠道增收
直接售卖小龙虾和水稻增加了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收入。此外,在稻虾共作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相关的就业机会,如小龙虾的捕捞、分拣、运输,水稻的种植、收割等环节都需要劳动力。农民可以通过参与这些劳动获得工资性收入。
以湖北省潜江市为例,许多农户通过稻虾共作模式,家庭年收入从原来的几万元增加到十几万元,部分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收入更高。
2. 壮大村集体经济
土地流转与集体经营
村集体可以将分散的土地流转集中起来,发展稻虾共作产业。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可以提高稻虾共作的生产效率和规模效益。村集体可以收取土地流转费用,同时将经营稻虾共作产业的部分收益纳入村集体经济。
例如,有的村庄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经营稻虾共作基地。村集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改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还能利用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其他产业,如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进一步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实现富民强村的良性循环。
3.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产业链延伸
稻虾共作模式的发展带动了小龙虾加工、餐饮、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小龙虾加工方面,出现了众多以小龙虾为原料制作虾仁、虾尾、整虾制品等的企业。这些企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小龙虾餐饮更是风靡全国,以小龙虾为特色的餐馆遍布各地。在物流方面,为了保证小龙虾的新鲜度,冷链物流得到快速发展。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富民强村提供了更广阔的产业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