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广州在2025年政务和数据工作开展提质创优“五大行动”可能涉及的方面及意义:
一、数据资源汇聚共享行动
1. 目标与举措
建立全面的数据汇聚机制
目标是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政务数据的广泛汇聚。例如,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按照标准将本部门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报送。像广州市的民政部门、人社部门等将涉及民生保障、就业服务等相关数据按照统一标准汇聚到市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升级版,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通过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保障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保密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推动数据共享应用创新
鼓励各部门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创新共享数据的应用方式。例如,在交通治理方面,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与城市规划部门共享交通流量数据和城市道路规划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来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规划新的停车场建设等。
开展数据共享应用的试点项目,探索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融合应用模式。如在环保和经济发展领域,通过共享企业的能耗数据、污染物排放数据以及经济产出数据,建立绿色发展评价体系,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意义
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丰富的数据资源能够让政府全面、准确地了解城市运行的各个方面,从而在政策制定、规划决策等方面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选择。
提升政务服务的协同性。部门间数据共享可避免企业和市民办事时的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实现“一网通办”等便捷服务模式的深化发展。
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行动
1. 目标与举措
优化政务服务流程
对各类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简化办事环节。例如,通过流程再造,将企业开办的多个环节合并为一个环节,实现一次性申请、一次性办理,大幅缩短企业开办时间。
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对于非关键性材料,在企业或市民作出承诺后先行受理并进入审核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拓展政务服务渠道
强化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移动端政务服务APP功能。如增加更多个性化服务推荐功能,根据市民的办事历史和需求偏好,推送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提醒和办理指南。
完善线下政务服务大厅的智能化建设,设置更多的自助服务终端,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政务服务。例如,市民可以在自助终端上办理身份证补办、交通违章处理等常见业务。
2. 意义
增强企业和市民的获得感。简化流程和拓宽渠道能够让办事更加便捷、快速,减少办事成本,提高满意度。
优化营商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和创业,促进广州经济的发展。
三、数字政府基础夯实行动
1. 目标与举措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的网络带宽和覆盖范围,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老旧小区。例如,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实现5G网络在政务服务场所、工业园区、社区等的广泛覆盖,为政务数据传输、物联网应用等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支持。
建设政务云平台的扩容和优化工程,提高云计算资源的分配效率,满足各部门日益增长的数字化应用需求。
完善数字政府技术支撑体系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实现市民和企业在不同政务服务系统中的单点登录。例如,市民使用一个账号即可登录社保、医保、税务等多个政务服务系统,方便快捷地办理相关业务。
加强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构建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防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
2. 意义
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稳定的网络和强大的云计算资源是实现政务数字化转型的硬件保障,而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是政务应用安全、高效运行的软件保障。
保障政务数据和公民信息安全。随着政务服务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安全防护体系能够有效保护敏感信息,增强公众对数字政府的信任。
四、政府运行数字化转型行动
1. 目标与举措
推进政府办公自动化
推广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实现公文流转、会议安排、任务分配等工作的数字化。例如,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实现公文的在线起草、审核、签发,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同时实现公文处理过程的全程留痕,便于监督和管理。
建立政府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将各部门的政策文件、工作经验等进行数字化存储和共享,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知识获取和利用效率。
构建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
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数据,为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确定城市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决策模拟演练,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等,对重大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模拟预测,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
2. 意义
提高政府内部的工作效率。办公自动化能够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性,加快工作流程,提升整体的行政效能。
提升政府决策的精准性和前瞻性。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利用海量数据和先进的分析技术,使决策更加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和需求。
五、数字治理创新应用行动
1. 目标与举措
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
在城市管理方面,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如路灯、井盖等)的实时监测。例如,通过传感器监测井盖的位移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避免井盖缺失等安全隐患。
在社区治理方面,构建社区数字化服务平台,整合社区的物业服务、居民需求反馈、社区活动组织等功能。居民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生活中的问题,如小区环境卫生、设施维修等,社区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理。
加强数字赋能公共服务
在教育领域,推动在线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偏远地区的延伸。例如,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城市优质学校的课程资源。
在医疗领域,建立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患者病历的共享。医生可以在平台上获取患者的完整病史,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方便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就医,减少重复检查等问题。
2. 意义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数字技术能够实现对社会事务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社会治理的效能和精准度。
提升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质量。数字赋能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