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试运行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一、对于数据资源管理方面
1. 明确产权归属
在公共数据管理中,数据的产权归属往往比较模糊。平台上线后,通过登记流程,可以清晰地界定公共数据的产权归属,这有助于解决因产权不明确而产生的数据滥用、数据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
例如,在城市交通数据方面,哪些数据归交通部门,哪些归城市规划部门等可以得到明确划分,使得各部门在使用和共享数据时更有依据。
2. 摸清数据家底
对公共数据资源进行全面登记,能够让政府清楚地了解到底有哪些数据资源存在、其存储状况、数据量大小等信息。
比如,各地政府可以通过平台准确掌握医疗卫生领域有多少患者诊疗数据、药品库存数据,以及教育领域的学生学业数据、师资数据等情况,从而为数据的统筹规划和精准管理提供支撑。
二、在数据共享与流通方面
1. 促进数据共享
登记平台的运行使得数据资源的信息更加透明化。各部门、各地区可以方便地查询到其他部门或地区拥有哪些公共数据,从而促进公共数据在不同主体间的共享。
以气象数据为例,气象部门的数据在登记后,农业部门可以更容易获取相关气象数据来指导农业生产,水利部门也能利用气象数据进行洪水预警等工作。
2. 推动数据流通
为数据交易奠定基础。当公共数据的产权、质量等信息通过登记平台得以明确和展示后,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可以推动公共数据的流通,实现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例如,一些经过脱敏处理的公共企业运营数据,可以通过合法的流通渠道,为有需求的商业研究机构或其他企业提供参考,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从数据安全和合规角度
1. 保障数据安全
登记过程中可以对数据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估和分类。对于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可以采取更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如政务系统中的公民身份信息数据,通过平台登记确定其为高安全等级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就可以按照严格的加密和访问控制措施进行管理,防止数据泄露风险。
2. 确保合规使用
平台能够记录数据的使用轨迹,确保公共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比如,在使用税收数据进行经济分析时,必须遵循相关的统计法规和数据保密规定,平台可以对数据的使用是否合规进行监督和追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