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四川民政工作在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些方式:
一、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方面
1. 完善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制度不断优化整合。比如,精准认定低保对象,根据不同家庭的收入、财产状况以及实际困难程度进行分类施保,提高救助的针对性和精准性。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救助工作流程,确保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进行,让每一笔救助资金都能用到真正需要的困难群众身上。
2. 提标扩面
持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五年来,根据物价指数、居民生活成本等因素适时调整保障标准,使更多低收入群体纳入救助范围,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如对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家庭给予重点关注,适当放宽救助条件,通过临时救助等方式及时解决他们的突发性、临时性困难。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1. 设施建设
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在全省范围内建设了一大批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例如,在城市社区,按照一定的服务半径规划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配备助餐、助浴、康复护理等功能区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养老服务。
推动养老机构的提质升级,改善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硬件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创建了一批星级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 创新服务模式
积极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如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个性化服务,使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发展智慧养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打造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信息的动态管理,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三、基层社会治理方面
1. 社区治理创新
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整合社区资源,打造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等多种服务。例如,在一些社区设立社区服务大厅,将民政、社保、计生等多项政务服务集中办理,方便居民办事。
推行社区协商民主,建立社区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协商机制,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和决策。通过社区协商,解决社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2. 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资金扶持、能力培训等支持。例如,孵化出一批服务于社区养老、儿童关爱、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社会组织。
加强社会组织监管,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年检、评估等制度,规范社会组织行为,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社会福利和专项事务方面
1. 儿童福利保障
完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的保障工作。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制度,通过政府兜底保障和社会关爱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构建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儿童之家等服务阵地,开展儿童关爱保护活动,为儿童提供临时照料、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等服务,加强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关爱保护。
2. 殡葬改革与服务
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益性殡葬设施供给。例如,在农村地区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公墓,解决群众殡葬用地需求,同时倡导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
提升殡葬服务水平,规范殡葬服务市场秩序,加强殡葬服务机构的管理,开展殡葬服务标准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殡葬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