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山东省德州市市场监管局织密食安网护航校园“开学季”可能采取的一些举措:
一、事前检查与准备
1. 主体资格审查
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包括小超市、小卖部、小餐饮等)和学校食堂的经营资质进行全面梳理排查。确保相关经营者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件,对于无证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
对新开办的校园食品相关经营主体,严格按照许可标准进行审核,从场所布局、设备设施到人员资质等方面进行细致检查,把好准入关。
2. 人员培训
组织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和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加工操作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物中毒预防与应急处理等。
要求食堂员工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在开学前重新核查食堂员工健康证的有效期,督促新入职员工及时办理健康证,确保所有直接接触食品的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3. 食材供应商管理
对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商进行严格审查。查看供应商的资质证明、生产经营条件、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等,建立供应商档案。
要求学校食堂与供应商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的食品安全责任,确保供应的食材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障。例如,对米、面、油、肉、蛋、奶等大宗食材的供应商进行重点检查,防止不合格食材流入校园。
二、事中监督与管控
1. 食堂食品安全检查
以学校食堂的厨房环境卫生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检查厨房的清洁程度,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灶台、餐具厨具等是否干净整洁,有无污垢、霉斑等。查看食品加工区域的防虫、防鼠、防尘设施是否完善,垃圾桶是否加盖且及时清理。
对食堂食品加工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监督。检查食材的采购验收、储存、粗加工、切配、烹饪、留样等环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例如,在采购验收环节,查看是否对食材的数量、质量、感官性状等进行仔细检查,是否索证索票;在食品储存环节,检查食品是否分类分区存放,冷藏、冷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防止食品交叉污染和变质。要求学校食堂按照规定进行食品留样,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记录等都要符合标准,以备食品安全事故调查时检验使用。
检查食堂餐饮具的清洗消毒情况。查看是否配备足够数量的餐饮具,清洗消毒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消毒后的餐饮具是否存放在清洁、专用、密闭的保洁设施内,避免二次污染。
2. 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检查
对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销售“三无”食品(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过期变质食品、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查看食品的标签标识是否规范,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是否齐全、准确。对校园周边的小食品店、小餐饮店的食品储存条件进行检查,如检查冷藏食品是否按要求冷藏保存等。
3. 食品安全快检与抽检
加大食品安全快检力度,利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对学校食堂和校园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的食材进行快速检测。重点检测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如瘦肉精、亚硝酸盐等)、微生物指标(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等项目。
同时,结合抽检计划,对校园食品进行有针对性的抽样检验。将高风险食品、消费量大的食品作为重点抽检对象,如方便食品、糕点、饮用水等。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依法进行处理,及时公布抽检结果,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威慑力。
三、事后应急与保障
1. 应急机制建立与完善
建立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制定详细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后期处置措施等内容。
组织学校和相关食品经营单位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提高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演练内容包括事件报告、现场调查、封存控制可疑食品、救治患者、信息发布等环节,使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2. 投诉举报处理
畅通校园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师生、家长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举报。对投诉举报信息及时进行受理、调查和处理,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
对投诉举报涉及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投诉举报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长效机制建设
通过开学季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总结经验教训,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定期对校园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复查,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反弹。
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等相关单位的协作配合,形成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的合力。例如,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通报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