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热”背后可能存在以下一些消费陷阱:
一、虚假宣传
1. 师资力量夸大
表现
一些网课平台宣称其教师团队是由名校毕业、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专家组成。但实际上,可能部分教师只是经过简单培训的新手,并不具备所宣称的资质。例如,某些外语网课声称教师具有海外名校语言专业硕士学历且有10年以上教学经验,可学生上课后发现教师口语并不标准,教学方法也很生疏。
影响
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以为能得到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而购买网课,最终却无法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2. 学习效果保证
表现
不少网课宣传时承诺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进步,如“一个月提高30分”“三个月掌握一门外语”等。然而,学习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生自身的基础、学习时间投入等。像一些考研网课声称上完其课程保证能考上名校,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承诺。
影响
消费者可能因这种夸大的效果宣传而冲动购买网课,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不仅浪费了金钱,还可能耽误学习计划,打击学习信心。
二、质量问题
1. 课程内容注水
表现
部分网课为了凑时长,填充了大量无关紧要的内容。以一些职业技能网课为例,原本核心知识点可能只需要20个小时就能讲完,但课程总时长被拉长到50个小时,其中夹杂着很多重复或者过于基础的内容,真正有用的干货较少。
影响
消费者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网课,却难以从中获取到高效、精炼的知识,学习效率低下。
2. 课程更新滞后
表现
对于一些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课程,如计算机编程课程,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有些网课的内容更新缓慢,仍然在教授已经过时的编程语言版本或者算法。比如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某些机器学习的网课还在重点讲解几年前的旧模型,而没有及时纳入新的热门算法。
影响
学习者学到的知识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就业或者应用场景中缺乏竞争力,使得购买网课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售后难题
1. 退费困难
表现
很多网课平台在宣传时声称有退费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设置了重重障碍。例如,要求消费者提供大量复杂的学习证明,或者规定只有在学习时长不足一定比例且满足特定条件下才可以退费。有些平台甚至在消费者提出退费要求后,拖延处理时间,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费。
影响
消费者在发现网课不适合自己或者存在质量问题时,无法顺利拿回自己的资金,遭受经济损失。
2. 售后服务缺失
表现
当消费者在学习网课过程中遇到问题,如课程播放故障、对课程内容有疑问等,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有些网课平台没有专门的客服团队,或者客服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无法解答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数学网课过程中对某个复杂的公式推导有疑问,向客服咨询,客服却无法给予正确解释。
影响
影响消费者的学习体验,降低对网课平台的满意度,也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