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布局,抢抓“影视流量”是一种积极的区域发展策略,以下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一、现象背景
1. 影视产业发展趋势
在当代文化消费市场中,影视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影视作为一种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受众广泛。例如,全球电影票房在过去十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电影票房更是从2013年的217.6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42.66亿元(未受疫情影响时期)。
流媒体平台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影视产业的扩张。像Netflix、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用户数量庞大,它们不仅播放传统影视制作公司的作品,还大力投入自制内容的生产,促使影视内容产量大幅增加。
2. 影视流量的经济价值
旅游带动:影视流量能够转化为旅游流量。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会让拍摄地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例如,电影《非诚勿扰》让浙江西溪湿地和日本北海道的取景地知名度大增,游客数量显著上升。据统计,西溪湿地在电影上映后的一段时间内,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了约30%。
文化传播与相关产业拉动:影视流量对文化传播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能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动漫影视产业为例,日本的动漫如《千与千寻》等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粉丝,带动了动漫周边产品(如玩具、文具、服饰等)的销售。在日本,动漫周边产业的产值规模巨大,与动漫影视产业形成了良性的协同发展关系。
二、各地布局举措
1. 政策支持
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专门针对影视产业的扶持政策。例如,浙江省横店影视城所在的东阳市,为吸引影视企业入驻,推出了税收优惠政策,对影视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同时,在土地使用方面,为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提供优惠的土地出让价格。
一些地方设立了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影视项目的创作、拍摄和后期制作等环节。如青岛市设立专项资金,对优秀影视项目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扶持,以鼓励影视企业在当地进行影视制作。
2. 影视基地建设
大型综合性影视基地:各地积极打造大型综合性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是中国最著名的影视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拍摄场景,从古代宫殿到民国街道,再到现代都市建筑等一应俱全。横店影视城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影视剧组前来拍摄。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个剧组在横店取景拍摄,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影视产业发展。
特色影视基地:除了综合性影视基地,还有一些地方根据自身的地域特色建设特色影视基地。例如,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依托当地独特的西北风貌,打造出具有苍凉、古朴特色的影视拍摄场景,成为众多西部题材影视作品的拍摄地,如《红高粱》《大话西游》等在此拍摄,使镇北堡西部影城成为影视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3. 人才吸引与培养
在人才吸引方面,一些城市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针对影视行业的高端人才给予优厚待遇。例如,上海为影视行业的知名导演、编剧、演员等人才提供落户便利、住房补贴等政策,吸引他们到上海发展影视项目。
在人才培养方面,多地与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如无锡与江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影视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影视制作、编剧、表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还建立了影视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当地影视产业的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1. 面临挑战
竞争激烈:各地纷纷布局影视产业,导致竞争加剧。不同地区的影视基地在场景、服务等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例如,一些新建的影视基地都主打古装拍摄场景,在吸引剧组和游客方面面临激烈竞争,需要不断挖掘自身特色才能脱颖而出。
可持续发展问题:部分地区在发展影视流量经济时,过于注重短期效益,对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不足。如一些小型影视基地在建设初期过度开发,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设施老化、场景单一,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影视拍摄需求和游客体验需求。
2. 应对策略
差异化发展: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地理、文化、历史等资源,实现差异化发展。例如,云南可以利用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影视基地,拍摄具有民族特色的影视作品,吸引国内外关注少数民族文化的影视制作团队。
产业融合创新:推动影视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如影视与科技产业融合,打造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体验的影视项目。同时,影视产业与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结合,开展影视主题的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拓展影视流量的转化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