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老街是海南极具特色的地方,以下是关于“侨见海南自贸港:逛骑楼老街,感受南洋风情”的相关介绍:
一、骑楼老街的建筑特色
1. 融合式风格
骑楼老街的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南洋建筑文化。从整体外观上看,骑楼建筑有着典型的南洋风格的拱券造型,这些拱券有尖拱、圆拱等多种形式。例如,有的建筑拱券采用了伊斯兰建筑风格中常见的尖拱元素,线条流畅,向上延伸,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
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建筑的木雕、石雕装饰部分。在骑楼的柱子、梁枋、门窗等部位,常常可以看到精美的中国传统木雕工艺,雕刻内容包括吉祥花卉、神话故事人物等。
2. 商住两用的建筑格局
骑楼建筑底层为柱廊式人行过道,一般宽约3 4米。这一设计既方便行人遮风避雨、躲避烈日,又使得街道具有连续性和开放性。柱廊的柱子一般较为粗壮,多为方形或圆形,具有很强的承重能力。
上层则为住宅或商铺,住宅部分往往有着宽敞的阳台和精美的栏杆装饰。商铺的外立面通常采用木质百叶窗或玻璃橱窗,便于展示商品。这种商住两用的格局反映了当时商业繁荣时期人们的生活和经营方式。
3. 建筑材料的选用
骑楼老街的建筑多采用砖石、木材等材料。砖石材料用于建筑的基础、墙体和柱子部分,使得建筑结构稳固。像火山石这种当地特色材料也被广泛应用,其质地坚硬,颜色深沉,带有独特的纹理,为建筑增添了一份古朴的气息。
木材主要用于建筑的上层结构、门窗和装饰部分。优质的木材如南洋进口的铁木,具有耐腐蚀、不易变形的特点,适合用于制作门窗框架和精美的木雕装饰构件。
二、南洋风情的体现
1. 文化元素的融合
在骑楼老街的建筑装饰中,能看到许多南洋文化元素的体现。如建筑外墙上的彩色瓷砖装饰,这些瓷砖色彩鲜艳、图案丰富,有几何图案、植物花卉图案等,很多是从南洋地区进口的,具有浓郁的南洋风格。
而在一些店铺招牌、建筑匾额上,还能看到中、英、马来等多种文字并存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南洋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商业文化氛围,海南作为侨乡,与南洋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和文化往来,这种多语言的招牌体现了当时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人在这里共同经营的繁荣景象。
2. 美食文化中的南洋风情
骑楼老街及其周边有很多特色美食店,售卖着带有南洋风情的美食。例如,海南鸡饭就有着浓厚的南洋美食特色。鸡肉鲜嫩多汁,米饭用鸡油和鸡汤蒸煮,粒粒分明、香气扑鼻。这种美食是南洋地区海南籍华侨传承和改良后的产物,将海南当地的食材与南洋的烹饪方式相结合。
还有娘惹糕等特色糕点。娘惹糕色彩斑斓,由糯米粉、椰浆、斑斓叶汁等原料制成,口感软糯、香甜可口,它融合了马来文化和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在骑楼老街品尝这些美食,仿佛能感受到南洋地区独特的饮食文化氛围。
3. 商业文化中的南洋记忆
骑楼老街曾经是海南的商业中心,这里的商业文化与南洋有着深厚的渊源。许多老字号店铺都有着与南洋贸易往来的历史。一些店铺经营的商品,如香料、咖啡等,都带有南洋特色。
当时,海南的侨商从南洋带回了先进的商业经营理念和商品,同时也将海南的特色产品如椰雕、黎锦等通过骑楼老街这个商业窗口出口到南洋地区。这种双向的商业交流在骑楼老街的商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至今还能从老街的商业业态中感受到这种南洋商业文化的传承。
三、骑楼老街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联
1. 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骑楼老街作为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政府加大了对骑楼老街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修缮古老建筑,改善周边环境,提升旅游设施。例如,增加了游客服务中心、指示牌等设施,方便游客游览。
骑楼老街成为展示海南历史文化和南洋风情的重要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这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升了海南自贸港的文化软实力,让更多人通过骑楼老街了解海南的侨乡文化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2. 商业复兴与创新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推进,骑楼老街的商业正在复兴并不断创新。一方面,传统的老字号店铺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转型升级,引入现代商业管理模式,提升商品品质和服务水平。比如一些传统的琼海杂粮店,在保持原有特色美食的同时,推出了适合现代游客口味的新菜品。
另一方面,新的商业业态不断涌现,如创意文化商店、南洋风情主题咖啡馆等。这些新兴商业业态既丰富了骑楼老街的商业内涵,又与海南自贸港的创新发展理念相契合,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和创业者,为骑楼老街的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