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起步银行内推‘花钱买岗’”这种现象存在诸多问题:
一、可能涉及的违规与陷阱
1. 银行内部违规风险
违反招聘制度
银行正规的招聘流程通常包括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背景调查等多个环节,旨在选拔出具备相应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内推本应是基于对被推荐人能力的认可,在正常招聘框架内进行加速推荐的方式。但如果变成“花钱买岗”,就完全违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原则,破坏了银行内部的人才选拔机制。
职业道德风险
对于参与这种交易的银行内部人员,他们收受钱财来内推不符合正常招聘条件的人员,是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这可能导致银行内部滋生腐败风气,损害银行的企业文化和声誉。一旦被曝光,会使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2. 求职者面临的陷阱
法律风险
这种“花钱买岗”的行为涉嫌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对于求职者来说,如果参与其中,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即使成功入职,一旦被发现招聘过程存在不正当交易,也会被银行辞退,并且可能会被列入行业黑名单,影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虚假承诺风险
一些声称可以提供内推服务的中间人可能会收取求职者的钱财后消失不见,或者根本没有能力真正实现内推。求职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难以辨别这些中间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表面看似捷径实际并非如此
1. 能力与岗位不匹配
即使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银行岗位,如果求职者本身不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胜任。例如,银行的金融业务需要员工具备扎实的金融知识、风险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如果是靠花钱而不是能力进入岗位的员工,可能在处理复杂业务、应对风险事件和服务客户时出现问题,影响工作绩效。
2. 职业发展受限
在一个注重能力和业绩的工作环境中,没有真才实学的员工很难获得长远的职业发展。银行内部通常有晋升机制,包括业绩考核、技能提升、管理能力评估等方面。靠不正当手段入职的员工可能在后续的职业发展中因为能力不足而被淘汰,无法真正实现职业理想。
银行应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防止这种违规内推现象的发生,求职者也应远离这种不正当的求职途径,通过自身努力和正规渠道寻求工作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