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在莆田共筑文明新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多方面:
一、政策引导方面
1. 制定规定细则
莆田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移风易俗的政策规定,明确对婚丧嫁娶等活动的操办标准。例如,在婚事方面,限制高额彩礼,提倡简约适度的婚礼形式。在丧事办理上,对酒席规模、丧葬用品使用等进行规范,严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
2. 建立监督机制
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些监督小组由政府工作人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等组成,他们深入社区、村庄,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行为。同时,开通举报热线,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
1. 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转化
莆田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妈祖文化。在移风易俗过程中,将妈祖文化中所蕴含的“仁爱、包容、奉献”等价值观与现代文明理念相结合。例如,通过妈祖文化节等活动,传播文明新风尚,倡导人们以妈祖的精神为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2. 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宣传
利用莆田的戏曲文化,如莆仙戏,创作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戏曲作品。这些戏曲作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乡村、社区的舞台上演出,向广大群众宣传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理念。同时,莆田的木雕、工艺等本土文化元素也被融入到移风易俗的宣传品制作中,增强宣传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三、基层实践方面
1. 乡村(社区)示范带动
在莆田的许多乡村和社区,建立了移风易俗示范点。这些示范点通过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其中。例如,有的村庄规定村民在办理红白事时要遵守一定的流程和标准,喜事新办不超过多少桌、每桌菜金不超过多少元等。示范村(社区)的成功经验被推广到周边地区,带动更多的地方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
2. 群众参与志愿服务
组建了众多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志愿服务队伍。这些志愿者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次和社会群体,他们积极参与到移风易俗的宣传、劝导工作中。在婚丧嫁娶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会向当事人和参加活动的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移风易俗的好处,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四、教育推广方面
1. 学校教育渗透
在莆田的学校教育中,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德育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移风易俗的知识和理念。例如,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移风易俗知识带回家中,影响和带动家长践行文明新风。
2. 成人教育与培训
针对成年人,尤其是农村居民和社区居民,开展移风易俗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文明礼仪、健康生活方式、现代婚丧理念等。通过邀请专家讲座、组织观看宣传视频等方式,提高居民对移风易俗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移风易俗规定,摒弃陈规陋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