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超算在助力国之重器“破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多方面的作用:
一、高性能计算提供强大支撑
1. 复杂模拟计算
在极地破冰船等国之重器的研发过程中,涉及到对极地复杂环境的模拟。例如,冰的物理特性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变化非常复杂。广州超算的强大计算能力能够对冰的力学行为,如冰的抗压强度、冰的断裂韧性等进行高精度的数值模拟。
通过构建复杂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破冰船在不同冰况(如平整冰、碎冰、多年冰等)下的破冰过程。计算船体与冰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析破冰船的破冰效率、航行阻力等关键性能指标,为破冰船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 多物理场耦合计算
国之重器的研发往往涉及多物理场的耦合问题。以破冰船为例,在破冰过程中,不仅有冰 船结构的力学相互作用,还有热交换等物理过程。
广州超算能够同时处理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热传导等多个物理场的耦合计算。例如,计算破冰船在极地低温环境下,船体结构的热应力分布,以及破冰过程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对冰的融化和船体结构性能的影响等。
二、大数据分析加速研发进程
1. 海量数据处理
在极地研究和破冰船等设备的研发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例如,卫星遥感获取的极地海冰分布、厚度等数据,以及实地观测得到的冰情、气象等数据。
广州超算可以快速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如极地海冰的长期变化趋势、季节性冰情的特点等,为破冰船的航线规划、作业时间选择等提供数据支持。
2. 数据驱动的设计优化
利用广州超算对大量实验数据和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能力,能够实现破冰船等国之重器的设计优化。例如,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破冰船在实际运行中的性能数据,找出影响破冰效率和航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进而在新的设计中调整船体形状、推进系统参数等,提高破冰船的整体性能,以更好地适应极地科考、资源开发等任务需求。
三、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
1. 跨学科合作平台
广州超算为涉及国之重器“破冰”相关的多学科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协同创新的平台。来自船舶工程、海洋学、材料科学、气象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共享超算资源,开展跨学科的研究项目。
例如,船舶工程师可以与材料科学家合作,利用超算模拟不同新型材料在极地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为破冰船的选材提供科学依据;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可以共同分析极地气候和海况数据,为破冰船的航行安全提供更准确的预报。
2. 科研资源共享
广州超算中心的计算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可以在不同的科研团队之间共享。这避免了各科研单位重复建设计算设施的资源浪费,提高了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些小型科研团队可能无法自行构建大规模的计算集群来进行破冰船相关的复杂计算,通过广州超算中心的资源共享,他们能够参与到国之重器的研发项目中来,为项目带来更多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