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务员”被误读可能有以下多种情况:
一、关于职能方面的误读
1. 误解替代所有公务员工作
现象
一些人认为“AI公务员”能够完全取代人类公务员从事所有的政务工作。例如,在基层政务服务中,从政策制定到与民众面对面沟通、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等工作都被认为可由AI包揽。
事实
虽然AI可以处理一些标准化、流程化的政务工作,如简单的信息查询与回复、文件的初步分类整理等。但是,在涉及到政策的价值判断、社会公平的权衡以及与民众的情感交流等方面,人类公务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制定扶贫政策时,需要公务员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社会关系以及民众的特殊需求,这些基于人性关怀和实地经验的判断无法由AI单独完成。
2. 高估AI的决策能力
现象
有人觉得“AI公务员”在政务决策中可以像人类公务员一样独立做出全面、合理的决策。比如在城市规划中,认为AI仅根据数据就能决定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最佳布局。
事实
AI在决策过程中更多是基于数据和算法给出建议。在实际的政务决策中,人类公务员需要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要对决策结果负责。例如在重大项目建设决策时,除了考虑经济成本和效益数据(这是AI可能擅长分析的部分),还需要考虑项目对当地文化遗产的影响、居民的搬迁意愿等复杂的人文因素,这些需要人类的智慧和社会经验去权衡。
二、关于性质和身份的误读
1. 将其视为真正的公务员身份
现象
部分公众可能简单地认为“AI公务员”具有和人类公务员相同的身份属性,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承担相同的责任。比如,觉得AI公务员也能像人类公务员一样拥有政治权利、参与政治选举或者被选举等。
事实
“AI公务员”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工具,是为了辅助人类公务员更好地履行职能。它没有意识、没有公民身份,更不能像人类一样拥有政治权利或参与政治活动。它的运行是基于程序设定,旨在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误读其法律地位
现象
在法律事务处理方面,有些人可能认为“AI公务员”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在处理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案件时,以为AI公务员可以像人类公务员一样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承担责任。
事实
AI没有法律人格,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在政务工作中,如果因为AI的错误处理导致法律问题,最终的责任承担者仍然是开发和使用该AI系统的相关部门或人类主体。人类公务员需要对AI的运行进行监督,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