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高度”看世界,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审视城市环境、社会服务和公共政策等,这一理念在推动儿童与城市共成长方面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一、理念内涵
1. 城市规划与空间设计
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中,从“一米高度”出发意味着要关注儿童的活动需求和行动能力。例如,在公园设计时,将儿童游乐设施设置在适合儿童独立到达的区域,道路的宽度和坡度要考虑到儿童推车和儿童步行的便利性。
城市街道的规划也应适应儿童。街边的绿植不能过高,以免遮挡儿童的视线;街道家具如长椅的高度和形状,要方便儿童使用,例如长椅的高度适合儿童坐下休息,并且有适合儿童依靠的扶手等。
2. 公共服务与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要符合儿童的需求。图书馆设置儿童阅读区时,书架的高度应便于儿童自主取书,阅读桌椅的尺寸要适合儿童的身体,并且儿童阅读区应靠近儿童洗手间,方便儿童使用。
医疗机构中,儿童诊室的环境布置要更具亲和力,如采用儿童喜爱的卡通图案进行装饰,医疗器械的设计也要考虑儿童的接受度,像更小尺寸、更可爱外观的听诊器等,减少儿童就医时的恐惧。
二、对儿童成长的积极影响
1.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身体方面:适合儿童的城市环境能够鼓励儿童更多地进行户外活动。例如,有安全的儿童游乐场地、适宜骑行和奔跑的街道等,有助于儿童锻炼大肌肉运动能力,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心理方面:当城市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关怀时,儿童会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如儿童参与社区公共艺术创作并在城市空间中展示时,他们会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2. 提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从“一米高度”规划的社区空间能够成为儿童社交的良好场所。例如社区内设有儿童友好型的小广场,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自由玩耍、交流,他们会学会分享、合作、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
儿童友好型的城市公共设施也有助于不同背景的儿童互动。如儿童公共交通专线,孩子们在乘坐过程中可以结识不同学校、不同社区的同龄人,拓宽社交圈。
三、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1. 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注儿童需求的城市会吸引更多家庭定居。家庭为了孩子会倾向于选择环境友好、教育资源丰富、对儿童关怀备至的城市,这有助于城市人口的稳定增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基础。
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儿童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儿童在友好的城市环境中成长,更有可能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创新意识,他们将成为推动城市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2. 增强城市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凝聚力
以“一米高度”看世界体现了城市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儿童作为相对弱势的群体,对他们的关怀反映了城市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关怀会在市民中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
当儿童在城市中感受到关爱时,他们的家庭也会对城市产生更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强整个城市的社会凝聚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