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一线城市房价环比继续上涨、楼市止跌回稳主要有以下多方面原因:
一、需求端
1. 刚需释放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人们的生活逐步回归正常,之前被压抑的购房刚需开始释放。例如,一些年轻人因为结婚、改善居住环境(从合租到单独购房等)等需求,在1月份积极入市看房、购房。
对于在一线城市长期工作的外地人来说,购房需求也可能因为对未来生活稳定性的预期增强而增加。他们可能在攒够一定资金或者获得家庭支持后,开始考虑在工作地购房扎根。
2. 改善性需求增加
高收入人群有较强的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在经济形势逐渐稳定以及对未来收入有一定信心的情况下,他们更愿意进行房产的置换升级。比如一些家庭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需要更大的居住空间,或者想要从老旧小区搬到配套设施更好的新建小区。
从居住品质角度看,一些购房者希望从地段、小区环境、房屋户型等方面提升居住舒适度,这也推动了改善性购房需求在1月份的增长。
3. 投资需求抬头
在一些宏观政策信号的影响下,部分投资者对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重新产生兴趣。一线城市房地产在过去长期被视为较为稳健的投资标的,尽管当前“房住不炒”仍然是主基调,但一些投资者认为在房价企稳回升初期是较好的入场时机。
例如,一些外地的高净值投资者可能会考虑在一线城市购房,一方面是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也有子女教育、养老等长远规划方面的考量。
二、供给端
1. 新建住房供应结构优化
开发商在1月份推出了一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建房源。例如,在户型设计上更加多样化,除了小户型刚需住宅外,也推出了一些适合改善性需求的大户型住宅。
在配套设施方面,新建楼盘更加注重周边商业、教育、交通等配套的完善,提高了楼盘的吸引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房价的环比上涨和楼市的回稳。
2. 二手房市场房源调整
部分二手房业主调整了销售策略。一些原本不急于出售的业主可能会因为市场预期的变化而选择暂时观望,减少房源供给;而另一些业主则会对房屋进行适当装修、修缮后再挂牌出售,提高了房屋的整体品质和售价,这也对1月份房价环比上涨和市场企稳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政策因素
1. 信贷政策支持
银行在1月份延续了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例如,降低房贷利率、放宽贷款审批条件等。较低的房贷利率降低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对于刚需和改善性购房者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以房贷利率为例,与之前相比可能下降了一定的基点,这使得购房者每月的还款金额减少,从而刺激了更多人愿意贷款买房。
2. 限购政策微调
一些一线城市虽然仍坚持限购政策的大框架,但在局部进行了微调。例如,可能在人才购房政策方面有所放宽,给予符合条件的人才一定的购房优惠或者购房资格放宽。这有助于吸纳人才的同时,也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