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10万亿元以上的规模,实现了平稳开局。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创新赋能: 产业升级:中国积极推动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如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占外贸总额“半壁江山”,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在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10.8%,专用设备出口连续9年增长,体现了整体技术水平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新兴业态崛起: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支撑其连续数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为全球消费者创造便利购物体验的同时,也丰富了外贸的模式和渠道。 产品创新丰富外贸结构:高技术产品增多,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及光伏产品等掀起热潮,文化产品如网络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走俏,“新三样”崛起为外贸增添新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开放拓路: 自贸协定与贸易伙伴多元化: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首次超过50%,与东盟、中亚五国等贸易增长迅速,新兴市场经贸合作潜力巨大,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区域开放合作深化: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推进,RCEP红利持续释放,如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0.9个百分点,东盟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进出口1.71万亿元,占比提升至16.6%。 国内市场潜力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内需市场广阔,成为外贸的重要支撑,同时国家加快打通“出口转内销”政策堵点,发挥了内需市场的容纳效应。政策支持与主体活力提升: 政策保障: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并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2025年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扩围,优化口岸开放布局,提升通关效率,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经营主体活跃: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2.9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6.1%,外资企业数量创近3年同期新高,各类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推动外贸发展。区域布局优化: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在2025年一季度达到1.84万亿元,同比增长8.7%,显著高于全国整体增速7.4个百分点,成为新的增长点,这得益于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上的持续加码,促进了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