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的活动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呢。
一、偏暖持续不久的原因
1. 大气环流形势
中东部地区的天气在冷暖之间转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气环流的配置。当有一段时间处于相对偏暖状态时,往往是暖性的大气环流系统在主导,例如,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或者脊线偏西时,它能引导暖湿气流北上,使得中东部地区气温偏高。但这种环流形势不会一直维持。
随着西风带的波动调整,冷空气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不断堆积,形成新的冷高压。一旦大气环流调整,使得引导冷空气南下的环流系统建立,如高空槽引导冷高压前部的冷空气南下,偏暖的状况就会被打破。
2. 热量平衡机制
在偏暖期间,中东部地区地面接收到较多的太阳辐射热量,但是热量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动态平衡。陆地和海洋吸收热量后,会通过长波辐射、感热和潜热交换等方式与大气进行热量传递。当冷空气来袭时,冷空气携带的低温气团会迅速改变这种热量平衡状态,使得气温下降,结束偏暖的天气状况。
3. 季节性因素
如果处于季节交替时期,例如冬春之交或者秋冬之交,天气系统本身就比较活跃且不稳定。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即使出现短暂的偏暖现象,也很容易被接踵而至的冷空气所改变。
二、冷空气影响的过程和结果
1. 冷空气南下过程
新一股冷空气在高纬度地区形成冷高压后,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开始向南移动。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由于所经地区下垫面的不同,其性质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当冷空气经过广袤的陆地时,由于陆地的比热容较小,冷空气会不断降温,变得更加干冷。
在冷空气南下途中,会与中东部地区相对暖湿的空气相遇。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入暖湿空气下方,迫使暖湿空气抬升。
2. 天气现象的变化
在冷暖空气交汇的区域,容易形成降水天气。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暖湿空气被快速抬升,可能会形成较为强烈的对流性降水,如雷阵雨;如果冷空气移动速度相对较慢,暖湿空气缓慢抬升,则可能出现连续性的降水,如小雨或者中雨。
随着冷空气的逐渐渗透,中东部地区的气温会明显下降。降温幅度根据冷空气的强度有所不同,强冷空气可能会带来10 15℃甚至更大的降温幅度,并且伴随着大风天气。大风会进一步加剧寒冷的感觉,而且会对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造成一定影响,如吹倒农作物、影响海上航运安全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