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居住在社区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它的主要表现是骨密度下降,骨骼结构松散,容易发生骨折。骨折一旦发生,尤其是发生在髋部、腰椎等部位的骨折,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
因此,要避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就需要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入手。
一、防跌倒
1. 改善居家环境:确保家中光线充足,地面干燥平整,避免有滑倒的隐患。
2. 增强身体素质: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减少跌倒的风险。
3. 使用辅助设备: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使用助行器或者轮椅等辅助设备。
二、治骨松
1. 药物治疗:通过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替代疗法等。
2.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充足睡眠等。
3. 物理治疗:如骨密度测定、骨代谢检查、电刺激疗法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髋部骨折的手术固定等。
要避免“致命”骨折,就需要牢记“防跌倒+治骨松”的原则,从生活习惯、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治。同时,对于老年人,家人和社区也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