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春主题

福建“村晚”如何变身乡村文化的 “土味” 盛宴?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福建“村晚”变身乡村文化“土味”盛宴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
1. 传统民俗文化融入
   福建各地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如闽南地区的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戏等。在“村晚”的舞台上,这些传统民俗艺术纷纷亮相。南音那古朴典雅的曲调,演员们身着传统服饰,怀抱琵琶、洞箫等乐器演奏,为观众带来浓郁的闽南文化风情。提线木偶戏更是以其精巧的制作和艺人高超的操纵技艺,将各种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演绎得活灵活现。
2. 地方特色技艺展示
   许多村庄都有独特的手工艺,像福州的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在“村晚”上,这些技艺不再是单纯的工艺品展示,而是通过艺人的现场制作过程展示,配合主持人的解说,让观众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的精巧之处。例如,寿山石雕艺人在舞台上,手持刻刀,在原石上精雕细琢,随着石屑的剥落,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石雕作品逐渐成型,展现了福建地方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二、调动村民广泛参与
1. 村民自编自演节目
   村民是福建“村晚”的主角。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乡村故事和传统习俗自编自演节目。比如一些反映农村生活变迁的小品,由村里的大叔大妈们本色出演,讲述自家从老旧的土坯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农居,生活从靠天吃饭到发展特色农业致富的故事。还有展现农村青年创业奋斗的情景歌舞,这些节目源于生活,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2. 全民动员的筹备过程
   在“村晚”的筹备过程中,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从节目策划、演员选拔到舞台布置、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孩子们负责绘制具有乡村特色的海报,妇女们组织起来制作演出服装,男人们则搭建舞台、搬运设备。这种全民参与的方式,不仅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让“村晚”真正成为了村民自己的文化盛宴。

三、就地取材打造“土味”舞台
1. 乡村场景与舞台融合
   福建“村晚”的舞台常常就地取材,与乡村的自然环境和特色建筑相结合。在一些古村落举办的“村晚”,舞台背景就是古老的宗祠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为节目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还有的“村晚”将舞台搭建在稻田边,演出时稻穗随风摇曳,与舞台上的歌舞表演相得益彰,仿佛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2. 使用乡土素材进行装饰
   舞台装饰大量采用乡村本土素材。用竹篾编织成各种造型,如竹编的灯笼、动物造型等悬挂在舞台周围;利用农作物进行点缀,一串串干辣椒、玉米棒子被巧妙地布置在舞台角落,还有用稻草扎成的稻草人,放置在舞台一侧,营造出十足的“土味”乡村舞台风格。

四、传承乡村传统价值观
1. 通过节目内容传播
   在“村晚”的节目中,很多都蕴含着乡村传统价值观。如一些歌颂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节目,通过歌曲、小品等形式展现乡村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有小品讲述了村里年轻人照顾孤寡老人的故事,传递出敬老的传统美德;还有歌曲赞美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应对困难的美好品质,让这些传统价值观在娱乐的同时得到传承和弘扬。
2. 树立乡村文化榜样
   在“村晚”中,会对乡村中的道德模范、文化传承者等进行表彰和宣传。例如,对那些坚守传统手工艺几十年,无私传授技艺给年轻人的老艺人给予表彰;对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积极组织文化活动、促进村民文化素养提升的村民进行奖励。这些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更多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让“村晚”成为了传承乡村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2-24 06:22 , Processed in 0.07319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