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宏观审慎政策体系是央行在现代金融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任务,以下是这一政策体系的多方面解读:
一、背景与意义
1.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在金融市场日益复杂、金融机构之间联系愈发紧密的背景下,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容易通过各种渠道传染和扩散,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例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从次级住房贷款市场的局部风险逐步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最终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宏观审慎政策体系通过对金融体系整体的风险监测和评估,能够提前发现系统性风险的隐患,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
2. 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避免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防止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如房地产市场泡沫、股票市场泡沫等)破裂对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当宏观审慎政策监测到资产价格不合理上涨时,可以通过调整政策工具,如提高资本要求、限制杠杆率等,抑制过度投机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3. 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增长
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健全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可以确保金融体系有效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在经济繁荣时期,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导致的经济过热;在经济衰退时期,合理调整政策以避免信贷过度紧缩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从而促进宏观经济在长期内保持平稳增长。
二、主要构成要素
1. 宏观审慎评估(MPA)
指标体系涵盖多个维度
MPA从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进行评估。例如,在资本和杠杆情况方面,严格要求金融机构保持充足的资本,以应对潜在的风险损失。这有助于约束金融机构过度扩张资产规模,降低杠杆率过高带来的风险。
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评估结果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对表现优秀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政策激励,如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给予更多的优惠。而对于未能达标的金融机构则实施相应的约束措施,促使其调整业务经营策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原理
经济周期会影响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水平。在经济繁荣时期,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看似较低,但此时往往存在信贷过度扩张、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风险在不断积累。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要求金融机构在繁荣时期多计提资本缓冲,以增强其在经济衰退时期的风险抵御能力。
操作方式
央行等监管部门通过设定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标准,例如根据信贷增长速度、资产价格涨幅等指标来确定计提比例。当信贷增长过快,超过一定阈值时,金融机构需要计提更多的逆周期资本。
3. 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的监管
识别与认定
首先要确定哪些金融机构属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一般会根据金融机构的规模、关联性、可替代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在金融体系中的广泛业务联系、庞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在支付清算等关键金融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往往被认定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特殊监管要求
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实施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更严格的风险管理规范等。这是因为这些机构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力将非常巨大。例如,要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高于普通金融机构,并且要定期进行压力测试,以评估其在极端不利情况下的风险承受能力。
三、政策协调与挑战
1. 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目标协同
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而宏观审慎政策侧重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两者目标存在交集,例如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密切相关。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政策可能会收紧货币供应量,而宏观审慎政策也会关注资产价格上涨带来的金融风险,通过限制信贷流入特定资产市场等方式协同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政策工具的协调使用
货币政策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调整等与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如MPA考核、逆周期资本缓冲等)需要相互配合。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可能会降低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宏观审慎政策则可以适当调整对金融机构的资本要求,避免金融机构因过度谨慎而阻碍经济复苏所需的信贷投放。
2. 国际协调
跨境风险传染的应对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险可以通过跨境资本流动、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等渠道在国际间传播。宏观审慎政策的国际协调有助于共同应对跨境风险传染。例如,不同国家的央行和监管机构可以就跨境银行的监管标准、资本流动管理等方面进行协调合作。
政策溢出效应的管理
一个国家的宏观审慎政策调整可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溢出效应。例如,美国货币政策的正常化过程(如加息、缩表)会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其他国家需要通过自身的宏观审慎政策来应对这种外部冲击,同时也需要通过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来减少不必要的政策冲突和负面溢出效应。
3. 面临的挑战
数据与信息获取
准确评估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大量全面的数据,包括金融机构的详细业务数据、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数据的深度整合。然而,数据来源分散、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给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实施带来了困难。例如,影子银行体系的数据获取相对困难,其业务活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可能会导致对整个金融体系风险的低估。
政策权衡与精准度
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时,需要在防范风险和促进金融机构正常业务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之间进行权衡。政策力度过大会抑制金融创新和经济活力,力度过小则无法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例如,对房地产市场信贷的宏观审慎管理,如果政策过于严格,可能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正常开发和居民的合理住房需求;如果过于宽松,则可能助长房地产泡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