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辽宁新发现红山遗址44处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5 16: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关于辽宁新发现红山遗址44处的相关介绍:发现背景    项目支持:此次发现是“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田野工作成果。该项目于2021年被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项目,旨在通过持续系统的考古工作,推动中国考古事业发展、中国考古学学科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    前期调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自2017年起在朝阳地区开展了红山文化考古调查工作,此前已完成了朝阳境内大凌河上游、老哈河上游、青龙河上游调查工作,为此次大凌河中游地区的考古调查提供了经验和基础。调查情况    调查区域:大凌河中游(朝阳)地区红山文化考古调查工作于2025年2月正式启动,历时3个半月,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辽宁朝阳地区多家文博机构共同实施。此次考古调查对大凌河干流及其支流顾洞河、凉水河、牤牛河流域总计150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了调查,涉及朝阳市双塔区桃花吐镇、孙家湾镇和北票市西官营镇、蒙古营镇、上园镇等十余个乡镇。    遗址数量:此次共调查遗址570处,其中新发现遗址374处,包括新发现红山文化遗址44处。截至目前,辽宁在朝阳市大凌河流域新发现以及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遗址中新确认红山文化遗存遗址182处。发现意义    了解分布与聚落特征:有助于全面掌握大凌河中游地区红山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清晰呈现出红山文化遗址在大凌河干流及其支流流域的具体分布状况,填补了大凌河中游地区红山文化遗存的部分空白。同时,对聚落特征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发现大凌河流域红山文化居住遗址规模普遍偏小,多以聚落群的形式存在,呈现出大群居、小聚居的聚落分布形式。    推动文明化进程研究:为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有助于深入探讨红山文化的发展变迁过程、社会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一步了解红山文化先民在面对特定地理环境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如居址规模和聚落分布与区域内缺少广阔平原区的关系等。    丰富红山文化内涵:新发现的遗址中可能包含各种文化遗物和遗迹,如陶器、玉器、石器等,这些都将丰富红山文化的内涵,为研究红山文化的艺术、宗教、技术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实物资料,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认识红山文化的全貌。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5 10:03 , Processed in 0.2257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