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非遗技艺变身“潮品制造机” 让千年文化传承触手可及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6 16: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关于“非遗技艺变身‘潮品制造机’,让千年文化传承触手可及”的相关内容: 青年传承人的创新探索竹编技艺的新表达:张定娟2019年大学毕业后拜师“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让竹编不再局限于工艺品,还制作出随身携带的香薰、耳环、色彩绚丽的团扇等,设计的竹编书签近一个月为她带来10多万营收,不断探索竹编新形式。绫绢织造技艺的传承与推广:郑依霏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接过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的传承责任。她将传统生产车间打造成“活态博物馆”并免费开放,带领参观者体验古老丝织技艺,让千年技艺走进大众视野。乐清非遗文创产品开发:“00后”乐清小伙林可塑带领以90后、00后为主的设计团队,依托乐清丰富的非遗资源,开发出城市文化礼品等系列上百款非遗文创产品。他们对产品精雕细琢,注重实用性,让非遗融入生活。如东塔造型的茶具套装,兼具实用与设计感;还有以乐清出土陶瓷器形文物为灵感的“古乐清茗”系列茶杯等。 非遗撬动消费,特色产品受欢迎侗寨织染绣产品:在贵州黔东南黎平县肇兴侗寨,侗品源合作社的陆勇妹和姐妹们用蜡绘出精美图案,从单一蓝靛染发展到彩色染,精准对接市场需求。2024年合作社经营收入超1800万元,带动123个村寨1200多人就业。楚雄彝绣产品: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云南楚雄彝绣,去年产值达11.3亿元,年均增长率超12%。在楚雄彝绣数字文化产业园,6万名绣娘建档,1700余种传统纹样完成版权登记,“老虎笙”“马缨花”等图腾活跃在生活中,彝绣纹样还走上国际时装周。曹县汉服产品:山东曹县汉服产业基地将仿螺钿工艺、仿点翠工艺等非遗技艺融入汉服制作,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曹县汉服产业销售额突破120亿,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非遗节的推动作用据统计,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主会场现场销售额达1604.51万元,现场达成意向合作项目或产品订单1809个,非遗品牌IP授权签约36个项目、签约总额3.5亿元。非遗节为非遗技艺与市场对接提供了平台,推动非遗技艺转化为潮品,促进了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af99647b7d53a71af84704e05b1155d6_227x159_90.jpg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4 19:06 , Processed in 0.0727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