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这家医院,九成患者都要‘挨一刀’”说的是湖北省黄石博仕肛肠医院被查出的过度医疗问题。以下是对该事件的具体介绍:事件经过:2022年,黄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黄石博仕肛肠医院进行例行检查,在抽查的125份病例中,113份存在过度医疗行为,就诊患者手术率超90%,远超当地医疗机构40%的平均水平。医院套路: 广告引流:医院通过宣传和平价实惠的检查套餐吸引患者,如“专注肛肠胃肠诊断与治疗”“电子肛门镜检查30元一次”“幽门螺杆菌检查80元一次”等,然而患者实际就诊花费却远超预期。 夸大病情:医生利用患者的焦虑心理,诱导未达到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如一名中老年患者近半个月出现排便困难等痔疮症状,根据检查结果本没有达到手术指征,但医生以其内痔明显、点位较多等说服他同意手术。 更换耗材: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擅自增加或更换价格更贵的耗材及药品,以收取更高的医疗费用,若患者术后问起,就以手术情况紧急、原方案器械不适合等理由搪塞。背后原因: 利益驱动:医院有创收考核指标,科室利润与医护人员收入挂钩,导致医生为了完成考核而对患者进行过度医疗。 违法成本低:过度医疗违法行为相对隐蔽,患者短期内难以察觉,且即使察觉也往往没有能力进行鉴定。同时,现有行政处罚手段对涉事医院和医生的惩罚较轻,如2020年至2022年,该医院因存在虚报费用和违规收费等行为先后4次被处罚并责令整改,但仍未改正。依照现有规定,除直接关停外,最高只能对医院处以5万元罚款,对于医院来说,违法成本远低于收益。 监管不足:2019年以来,一些地方医保部门从卫健部门分离后,双方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动减少,违法线索共享受到影响,使得医院的过度医疗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查处。处理结果:根据卫健部门提供的线索,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检察院对此立案并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判处医院向当地公益损害赔偿金账户支付涉案金额3倍的惩罚性赔偿金,共计53万余元。这一案例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呼吁进一步完善过度医疗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过度医疗认定和责任划定机制,科学设定对违法医院和医生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卫健、医保、公安等部门和检察机关之间的信息线索互通渠道,加大行政司法衔接力度,形成对违法行为的震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