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旧地膜实现“绿色重生”,需从回收、处理到再利用全链条入手,结合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推动其循环利用,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完善回收体系建立回收网络:政府可引导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在农村地区设立地膜回收站点,方便农户交售废旧地膜。例如,在乡镇、村庄设置固定回收点,或组织流动回收车定期到田间地头收集。推行“以旧换新”:出台相关政策,实施废旧地膜“以旧换新”制度,农户交售一定数量的废旧地膜可换取新地膜,提高农户参与回收的积极性。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各环节的责任,推动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建立回收责任制,鼓励其参与废旧地膜回收。 创新处理技术物理回收技术 清洗造粒:将回收的废旧地膜进行清洗、破碎、熔融造粒,制成再生塑料颗粒,可用于生产塑料桶、农用水管等塑料制品。 熔融再生:通过高温熔融,去除废旧地膜中的杂质,然后经挤出成型生产新的地膜或其他塑料产品。化学回收技术 热解技术:在高温无氧或缺氧条件下,使废旧地膜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如燃料油、可燃气体等,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催化降解:利用催化剂加速废旧地膜的降解过程,将其分解为可生物降解的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物降解技术:研发和推广可生物降解地膜,这种地膜在使用后可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分解,避免废旧地膜的产生。同时,加强对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机理和性能的研究,提高其适用性和降解效果。 拓展应用领域农业领域:将再生塑料颗粒用于生产农业用具,如大棚骨架、滴灌设备等,实现废旧地膜在农业内部的循环利用。工业领域:再生塑料颗粒可用于生产工业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等,拓宽废旧地膜的应用范围。例如,制成塑料板材用于建筑模板,或生产塑料网用于工业过滤。能源领域:通过热解等技术将废旧地膜转化为燃料油、可燃气体等能源,为能源供应提供补充。 加强政策支持出台补贴政策:对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企业给予财政补贴,降低其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制定标准规范:制定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回收处理过程的环保和安全,提高再生产品的质量。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废旧地膜污染的监管,严格执法,对随意丢弃废旧地膜的行为进行处罚,推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以及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户宣传废旧地膜的危害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性,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开展示范推广: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基地,展示回收利用的成功案例和技术,引导农户和企业积极参与。 推动产业协同建立产业联盟:推动地膜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处理企业和再利用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科技合作: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可实现废旧地膜的“绿色重生”,不仅能减少地膜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