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多地肛肠科迎就诊高峰,医院病床约到1个月后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
一、饮食因素
1. 节日期间饮食特点
春节期间人们的饮食往往过于油腻、辛辣、重口味,并且大量饮酒。例如,传统的春节菜肴如红烧肉、油炸丸子等富含大量油脂,火锅中多有辛辣调料,这些食物会增加肠道负担。
过量食用辛辣食物会刺激直肠和肛管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引发痔疮等肛肠疾病。油脂摄入过多会使肠道内的脂肪不易消化,导致便秘或腹泻,而这两种情况都是肛肠疾病的诱发因素。
2.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节日期间人们对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相对减少。例如,人们可能会更多地选择肉类、糕点等食物,而忽视了像芹菜、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膳食纤维缺乏会使粪便干结,排便困难,增加排便时肛门直肠的压力,容易诱发肛裂、痔疮脱出、便血等肛肠问题。
二、生活习惯因素
1. 作息不规律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聚会娱乐等活动增多,人们的作息时间被打乱。很多人会熬夜打牌、聊天或者看电视,缺乏足够的睡眠。
这种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物钟,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使便秘或腹泻等问题更容易发生,进而引发肛肠疾病。
2. 久坐久站
春节期间长途旅行返乡或者长时间坐在家中打牌、聊天是很常见的情况。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会使肛门直肠部位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血液淤积在局部,会导致静脉丛曲张,形成痔疮或者加重原有的痔疮症状,出现疼痛、肿胀、出血等表现。
三、患者就医心态因素
1. 拖延心理
有些患者在春节前可能已经出现了肛肠疾病的症状,如轻微的便血、肛门坠胀等,但由于忙于节日的筹备和庆祝活动,选择拖延就医。
春节后,症状可能已经加重,不得不到医院就诊,这就导致了节后就诊人数的集中增加。
2. 节后重视健康
春节过后,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自身健康。肛肠疾病在发作时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如疼痛、瘙痒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患者在节后更有意愿抽出时间来医院解决这些健康问题,从而出现就诊高峰,使得病床预约紧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