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手房节后首周成交往往呈现出一些特点:
一、成交规模
1. 活跃度上升
在节后首周,通常会有一定数量的成交房源。这是因为假期中积累了部分购房需求。例如,一些购房者利用春节假期与家人充分商量购房计划,节后便迅速投入市场。部分改善型购房者在新的一年有换房需求,他们在节前可能已经观望许久,节后受到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而果断出手。
从数据上看,相比节前数周,成交量可能会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如某些区域的成交量可能环比节前提高20% 50%不等。
2. 区域差异
核心城区
像黄浦区、静安区等核心城区,由于教育、医疗、商业等资源高度集中,二手房一直备受关注。节后首周这里的成交多集中在优质房源,例如靠近名校的学区房或者交通便捷的次新房。尽管价格较高,但依然有不少购房者愿意购买。成交数量可能相对稳定,并且单套房源的总价也处于较高水平。
新兴城区
如浦东新区的部分新兴区域(张江、前滩等),这些地方因产业发展带动住房需求。节后首周,在企业员工新一年工作安排稳定后,一些新入职工或者有改善需求的员工会考虑购买二手房。这里的成交量可能增长较快,且多为中小户型房源,主要面向刚需和初改购房者。
二、成交价格
1. 整体趋势
整体价格相对稳定,但部分区域可能有小幅波动。一方面,由于市场上房源供应结构的影响,如果节后首周上市的优质房源比例较大,可能会拉高整体成交均价。另一方面,如果是大量刚需房源成交,整体均价可能会保持平稳甚至略有下降。
2. 不同类型房源价格表现
老旧小户型
这类房源多为刚需购房者的目标。在节后首周,价格相对较为坚挺,但上涨空间有限。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性,其在核心地段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居住功能和地段优势上。例如一些位于市中心老旧小区的小户型房源,虽然房龄较长、小区设施较旧,但凭借周边成熟的配套设施,其价格可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每平方米价格可能波动在几百元以内。
次新中大户型
主要面向改善型购房者。如果所在区域有新的规划利好,如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交通线路优化等,节后首周其价格可能有一定的上涨预期。比如某些靠近新规划地铁线路站点的次新小区中大户型房源,每平方米价格可能有5% 10%的上涨空间,这主要是由于改善型需求者对居住品质和交通便利性的重视,愿意为预期的增值空间买单。
三、影响因素
1. 政策因素
宏观政策方面,如果节前有房贷利率下调等政策利好,节后首周会继续刺激二手房市场成交。例如房贷利率的降低意味着购房者的购房成本降低,每月还款额度减少,从而促使更多人能够进入市场购房。
地方政策如限购政策的微调或者人才购房补贴等也会对节后首周的二手房成交产生影响。例如某些区域放宽人才购房社保年限要求或者给予购房补贴,吸引人才进入二手房市场,增加了特定群体的购房需求。
2. 市场预期
如果市场普遍预期未来一段时间房价会上涨,那么节后首周购房者的入市积极性会更高。这种预期可能来自于城市的发展规划,如大型产业项目落地、城市副中心建设等。例如上海如果有新的金融中心或者科技研发中心规划建设,周边二手房市场就会受到投资者和购房者的关注,他们预期未来房价会随着区域发展而上涨,从而加快购买决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