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部门出台措施保护困境儿童个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举措出台的背景
1. 困境儿童权益易受侵害
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而陷入困境的儿童等。他们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社会救助、福利保障等过程中,个人信息容易被不当获取、泄露或滥用。
例如,在一些儿童福利机构帮扶过程中,儿童的基本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觊觎,一旦泄露可能导致儿童遭受诈骗、歧视甚至人身伤害等风险。
2. 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儿童信息在各种网络平台、救助管理系统等中频繁出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传输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信息安全风险。
比如,一些网络公益平台在救助困境儿童时,会收集儿童的照片、姓名和家庭住址等信息,如果缺乏严格的保护措施,这些信息可能被恶意传播或用于不良商业目的。
二、保护措施的主要内容
1. 严格信息收集管理
明确规定各部门、机构在收集困境儿童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例如,民政部门在对困境儿童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和社会救助登记时,只能收集与救助工作直接相关的必要信息,像儿童的身份信息仅限于准确识别救助对象身份的基本内容,不得过度收集。
要求信息收集要征得儿童监护人同意,对于无监护人的困境儿童,要通过合法程序指定专人或机构代表儿童同意信息收集行为。比如在收养、寄养等情况下涉及儿童信息收集时,要确保程序合法合规。
2. 安全信息存储措施
各部门和相关机构需要建立安全的信息存储系统。如采用加密技术存储困境儿童个人信息,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
规定了信息存储的期限限制,对于已经不再用于救助或保障目的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销毁或者匿名化处理。例如,当困境儿童已长大成年且不再依赖相关救助时,其早期的一些敏感救助信息应妥善处理。
3. 规范信息使用流程
信息使用必须在明确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如教育部门在为困境儿童提供教育资助和特殊教育服务时,只能将儿童信息用于教育相关的目的,不得将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用于商业营销等无关活动。
建立信息使用的记录和审计制度,对每一次信息使用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目的、使用人员、使用时间等内容,便于监督和追溯。
三、带来的积极影响
1. 保障儿童权益
直接保护了困境儿童的人身安全、隐私权益等。减少了因信息泄露可能导致的被拐卖、被诈骗等风险,让困境儿童能够在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和接受救助帮扶。
有助于困境儿童在心理上保持健康稳定,避免因个人信息不当曝光而遭受社会歧视,使他们能够更自信地融入社会。
2. 提升社会救助效果
增强了社会各界对救助工作的信任。当公众知道困境儿童的信息能够得到妥善保护时,会更积极地参与到儿童救助公益事业中来,无论是捐赠、志愿服务还是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都会更加踊跃。
促进救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严格的信息保护措施有助于建立更精准、高效的救助管理体系,各部门之间可以更好地共享必要信息,提高救助资源的分配效率,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困境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
|